天安门城楼上与民主人士共商整风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叶永烈 本章:天安门城楼上与民主人士共商整风

    在《指示》下达之前,最忙碌的要算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层层召开宣传工作会议,传达毛泽东的讲话。

    在《指示》下达之后,最忙碌的却要算中共中央统战部了:这一回开展整风运动跟第一次整风运动——延安整风运动不同。那一次,在中国共产党内部开展整风;这一次,毛泽东邀请民主人士(亦即非中共人士)帮助中共进行整风。

    《指示》刚刚下达的第三天——四月三十日,毛泽东就要中共中央统战部把各民主党派的头头脑脑与无党派重要人物请上天安门城楼。毛泽东跟他们打招呼:“明天是五一国际劳动节,《人民日报》要登载《中共中央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中国共产党全党就要行动起来,今天请各位来,是要请各位帮助我党整风。”

    毛泽东谈笑风生,他说,有人讲民主党派没什么了不起,只不过是一根头发罢了,一根头发有没有无关紧要。其实这大错特错。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是联系着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不是一根头发,是一把头发,后边还连着一片头皮呢,不可藐视哩!

    毛泽东的话,使在座的民主人士们舒心地笑了。

    毛泽东很概括地说及了形势:“现在是新时代和新任务,阶级斗争结束,向自然界宣战!”

    毛泽东说,中国共产党要进行整风,中共中央书记处和统战部要主动找党外人士开座谈会,征求意见。

    毛泽东一席话,在天安门城楼上说得在座的民主人士心里热乎乎。

    毛泽东向来重视统战工作,把统一战线视为“三大法宝”之一,诚如他一九三九年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所言:

    “十年的经验,已使我们懂得: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①

    关于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必要性,毛泽东在一九三五年如此论述:“组织千千万万的民众,调动浩浩荡荡的革命军,是今天的革命向反革命进攻的需要,只有这样的力量,才能把日本帝国主义和汉奸卖国贼打垮,这是有目共见的真理。因此,只有统一战线的策略才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策略。关门主义的策略则是孤家寡人的策略。关门主义‘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把‘千千万万’和‘浩浩荡荡’都赶到敌人那一边去,只博得敌人的喝采。”①

    倘若追根溯源,中共统战的“元老”,乃共产国际执行委员、荷兰人马林。马林是列宁亲自派往中国的共产国际代表,他在一九二一年帮助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并出席了中共“一大”。他深感当时的中共太弱小,建议中共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行国共合作,建立统一战线。马林的建议受到许多中共领导的强烈反对,但是毛泽东予以坚决支持。正因为这样,毛泽东在一九二三年的中共“三大”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执行委员(当时的中共中央执行委员只有五人)并兼任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秘书。不久,他又当选为中国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兼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这样,毛泽东很早就形成“统战”的观念。

    中共最初的统战对象是国民党。第一次国共合作,便是中共第一次建立的统一战线。一九二七年“四·一二”政变使这一统一战线分裂。

    毛泽东在一九三五年一月的遵义会议上确立了他在中共的领导地位之后,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他提议中共设立“统一战线工作部”,亦即“统战部”,专门负责统战事务。从此,中共有了“统战部”——除了中共之外,世界上其他共产党,并没有设置“统战部”。

    最初的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是王明,副部长为柯庆施。

    一九四八年底起,李维汉出任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

    在抗日战争中,在西安事变后,国共两党再度合作,结成统一战线,共同抗击日寇。

    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共和谈破裂,两党开战,争夺中国的统治权。这时,中共又运用统一战线这一“法宝”,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转为建立反对国民党政府的统一战线。许多中国非中共知识分子参加了这一统一战线,他们反对蒋介石的独裁、专制,提出了“争民主”的口号,他们也就由此博得“民主人士”之名——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民主人士”成了非中共人士的代称,参加这一统一战线的非中共党派,也就被称为“民主党派”,这一名字同样沿用至今。

    从一九四五年到一九四九年推国翻民党政府的斗争中,民主党派、民主人士与中共共患难,用毛泽东的话来说是八个字:“风雨同舟,患难与共。”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时,跟中共站在一起的民主党派共十一个: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人民救国会、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除了这十一个民主党派外,还有不少人不参加任何党派,称为“无党派民主人士”。这“无党派民主人士”也被视为“一派”。用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的话来说:“从新政协筹备开始,我们就把无党派民主人士列入党派单位,是因为他们长期参加民主革命斗争,虽然形式上没有结成党派,但实际上是有党派性的政治力量。”①这么一来,“无党派民主人士”也算一“党派”。于是,中国的民主党派共十二个。

    不久,一九四九年十一月,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和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合并,仍取名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中国人民救国会解散。

    这样,中国的民主党派变成九个(包括“无党派民主人士”)。

    这些“民主人士”,在解放后多了一个称谓,曰“党外人士”。“文革”,之后,有人提出民主党也党呀,“党外人士”用词不科学,于是近来又改称“非中共人士”。

    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下达之后,立即在天安门城楼邀集民主党派代表人物开会,请他们帮助中共整风,是出自他提出的关于民主党派的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作了如下解释:

    “所谓互相监督,当然不是单方面的,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大家知道,主要监督共产党的是劳动人民和党员群众。但是有了民主党派,对我们更有益。”

    也就是说,他邀请民主党派帮助中共整风,是为了“听到不同的声音”。

    根据毛泽东的意见,中共中央随即在一九五七年五月四日发下一份党内文件,即《中央关于继续组织党外人士对党政府所犯错误缺点展开批评的指示》。此件十分重要,全文收录于下:

    最近两个月以来,在各种有党外人士参加的会议上和报纸刊物上所展开的,关于人民内部矛盾的分析和对于党政所犯错误观点的批评,对于党与人民政府改正错误,提高威信,极为有益,应当继续展开,深入批判,不要停顿或间断。其中有一些批评得不正确,或者在一篇批评中有些观点不正确,当然应予以反批评,不应当听任错误思想流行,而不予回答(要研究回答的时机,并采取分析的态度,要有充分说明力),但是大多数的批评是说得中肯的,对于加强团结,改善工作,极为有益。即使是错误的批评,也暴露了一部分人的面貌,利于我们在将来帮助他们进行思想改造。现在整风开始,中央已同各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协商好,他们暂时(至少几个月内)不要表示态度,不要在各民主党派内和社会上召开整风,而要继续展开对我党缺点错误的批判,以利于我党整风,否则对于我党整风是不利的(没有社会压力,整风不易收效)。他们同意此种做法。只要我党整风成功,我党就会取得完全的主动,那时就可以推动社会各界整风了(这里首先指知识界)。此点请你们注意,党外人士参加我党整风座谈会整风小组,是请他们向我们提意见,作批评,而不是要他们批评他们自己,此点也请你们注意。如有不便之处,则以不请党外人士参加整风,而由党外人士开座谈会请他们畅所欲言地对工作缺点提出意见为妥。请你们按当地情况斟酌处理。

    这一中共中央文件,清楚地表明当时中共中央的意图:中共至少在几个月内实行整风,这一期间要组织民主人士帮助中共进行整风,原因是“没有社会压力,整风不易收效。”一旦中共完成整风,那就“完全的主动”了,“就可以推动社会各界整风了”。

    然而历史与这一中共中央文件所规划的进程异步。仅仅十天后,中共中央便下达了另一重要指示。用毛泽东的话来说:“事情正在起变化”——当然,这是十天后的话……


如果您喜欢,请把《反右派始末》,方便以后阅读反右派始末天安门城楼上与民主人士共商整风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反右派始末天安门城楼上与民主人士共商整风并对反右派始末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