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后宫甄嬛传》第九、十两集的朋友们,一定会注意到下面的情节:华妃趁夜深眉庄回宫途中,故意叫人引开眉庄身边的侍女,独留眉庄一人在千鲤池旁。华妃身边太监周宁海把眉庄推入池中,眉庄不懂水性,几乎淹死。
这里,就有个问题:千鲤池在哪里?紫禁城哪里能淹死人?
紫禁城的外围,是护城河——这是紫禁城周边,水最多的地方。偌大的紫禁城内,到处都是房屋,几乎看不到有水的地方。除了各个院子里面用于防备火灾(那时叫“走水”)的瓮里面盛满了水之外,再能有水的地方,就只有乾隆花园了。
乾隆花园的结构应该说是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古华亭,取这个名字的原因是这里有一棵古树——楸树。这树已是第四代了,老树枯死而复生,绵亘了四代。为了欣赏这棵树,乾隆皇帝在树的前面盖了个“古华亭”,还自题楹联:
明月清风无处藏
长楸古柏是佳朋
乾隆皇帝喜欢题诗,走到哪里,兴之所至,随手留下不少“御诗”、“御题”,并且有几个为他捉刀的人。但这里的字应是他自己写的,显露出乾隆体那种特有的浑圆的美。
古华亭左边是禊赏亭,亭里就是有名的流杯渠。北京只有四处有流杯亭,这里是其中之一。“茂林修禊”,所以禊赏亭四周栏杆上画的都是秀竹。亭子的旁边有小井,太监从井里用辘轳打上水来,倒在两只大缸里,缸水利用地势通过管子流到亭内水渠里,象征着“曲水流觞”。古华亭右边是露台,台不高,但通过崎岖的山道盘旋而上,所以显得有些险峻。台上只有三四平方米面积,配上很矮的栏杆,看起来似乎就开阔了,显然这里有园林专家的一番苦心。
穿过古华亭,进入乾隆花园的第二部分。这是个三合院,正厅叫遂初堂。乾隆皇帝25岁登基,做了60年的皇帝,到85岁退位,89岁死去。历代帝王中在位这么长久的皇帝没有几个人,这促使他更加致力于自己的享受,于是他从乾隆36年起用了很长时间修建这座花园。当时正当乾隆盛世,他踌躇满志,就给庭院取了“遂初堂”、“符望阁”等这些显示封建帝王雄才大略的名字。这个院子似乎没有什么特色,倒是院中那只用碧玉雕琢的盆景引人入胜。三只小羊低着头在山道上走着,显然也是取“三羊开泰”的意思,从前富贵人家爱取这样的题材,图个吉利。
从三合院退出来,打开旁门,走完一条狭长的甬道,就进入乾隆花园的第三部分。
这里有耸秀亭、延趣楼、翠赏楼、符望阁等古老的建筑。特别引人注意的是假山顶上那座小亭子,亭子的5根柱子呈梅花形,亭顶的藻井、栏杆上的浮雕都是梅花图案,亭顶用紫酱、孔雀蓝两色琉璃瓦筑成,虽然有些褪色,看上去还是素雅别致。
亭顶上还有个石绿色的宝顶,上面画的还是梅花。走完假山上弯曲的石阶来到亭前,上面有乾隆御笔亲题的匾额:“碧螺”。当年康熙皇帝南巡至太湖,巡抚宋荦把洞庭东山碧螺峰产的野茶贡给皇帝喝,康熙为茶叶取了个文雅的名字:“碧螺春”。乾隆是以继承他祖父的事业为己任的,起这个名字既有纪念他祖父的意思,又有取法江南名胜的意思。高山顶上翘立一座亭子,正像湖中田螺悄悄地爬上了水面石头一样。这是春天的景色。“碧螺”是春天的名词,梅花报春,取这个名字,既有皇帝对未来充满希望的遐想,也有园林专家模仿南方园林胜趣巧妙的构思。
乾隆花园假山重叠,玲珑剔透,曲径通幽,生气盎然,不落俗套,完全是值得一看的。
不过,话说到这里,您知道了吧:乾隆花园里面,唯一有水的地方就是禊赏亭及其旁边的小井。更为重要的是,这个花园是雍正皇帝的儿子乾隆皇帝修的。也就是说,在雍正皇帝那个时期,偌大的紫禁城里,是没有办法找到几乎可以淹死任何一个人——不管这个人是男是女——的水池的。
除非是水井。日后光绪皇帝的珍妃就是被推进紫禁城里面的水井里而被淹死的——不过,珍妃是被推进水井里淹死的,不是掉进水井里淹死的。
也有例外。若是在圆明园里,水池子就多了——那里,淹死人的地方还是有的——比如福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