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鬼弄哭老先生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蔡康永 本章:小鬼弄哭老先生

    我现在重新翻看七岁时,扮成平剧里马超、石秀,还有黄天霸的照片,才忽然醒悟到:在我后来勉强延续到十五岁的唱戏生涯里,我再也没有机会演到这等英雄的角色了!

    显然一个人一生能扮的英雄,配额是有限的。

    我在七岁就把扮英雄的配额用光,等后来九岁真的上台唱戏,就只能扮扮狗熊了。

    哪一位狗熊?

    知名度极高、成就感极低的,杨四郎。

    杨四郎,顾名思义,是杨家排行老四的那个郎。

    哪个杨家?

    假设你完全没听说过“四郎探母”这件事情的话,让我在这里为你做一个背景简报——

    杨家,是宋朝的“金刀令公”杨老先生他那一大家。

    他们家虽然男丁众多,可是很讽刺的,大家对“杨家将”最有印象的发言人,通常是一位头发很白、脸色很臭、手中撑拐杖、胳臂夹令旗、下半身穿老婆婆裙、上半身披锁子铠甲,说她老她还真老、说她凶她可真凶,一半文来一半武、一半娘们一半爷的:

    人称杨门女将寡妇头儿、“天波府余老太君”的是也!

    怪了。堂堂杨家将的发言人,为什么竟是杨老妈妈?

    原因很简单。

    杨家的男士,都如同树上的苹果一样,只要成熟了,就纷纷从生命的树枝头掉下来,被吃的被吃,被踩的被踩。

    据说宋跟辽的战争当中,有一场著名的“金沙滩”战役,在金沙滩一战之下,杨老令公的七位虎子猛将,总共“挂掉了”四位,没挂掉的,分别是后来立刻“因不明动机”削发出家的杨五郎、幸存而独撑门面的杨六郎,以及……

    以及杀得头昏脑胀,竟然像乌龙足球员射错门那样,自行投奔敌营而去的,杨四郎。

    这件事,就已经充分显示杨四郎“狗熊”的潜力。他家里的几位兄弟,虽说技不如人,死的死,败的败,毕竟都是兵家常事。

    就算莫名其妙出了家的杨五郎,不管是因为濒临崩溃而出家,或者是他灵感来了,要为大宋皇帝成立一团“中国十字军”,也都在逻辑之内。

    唯独杨四郎,打一打仗,失了踪。

    失踪很正常,失踪到去娶敌国的女性,就有点离奇。

    娶敌国的女性,也只“有点”离奇,竟然娶的是敌国的“第一家庭的女姓”——辽国的堂堂公主,这就实在“太”离奇,也“太太”离奇了。

    然而人生是荒谬的。

    为了呈现人生的荒谬本质,就要让行事荒谬的杨四郎,再做个荒谬的决定——两军打仗的时候,他夹在中间做“探亲之旅”!

    这就是为什么一郎不能探母、二郎不能探母、七八九十郎都不能探母,只有这行事诡异之至的杨四郎可以探母。

    杨四郎,一个“和番”的男子。(为什么从没有人把他和王昭君相提并论?)

    杨四郎,一个背弃了他光荣的姓氏,混充为辽人的孽子。

    杨四郎,一个来路不明,却能泡上当朝公主做马子的浪子。

    这么一位杨四郎,竟然是我表演生涯的第一个角色。

    从那一句“平剧入门基本句型”的“我好比笼中鸟……”唱起,我从此跟杨四郎这个角色,翻滚搏斗了好几年。

    一个十岁的小孩,实在无法了解——

    一出毫无英雄气概的“四郎探母”,竟然让全场一推中国大陆移来,留在台湾、从头再成了一次家、立一次业的中老年绅士,纷纷热泪盈眶,台上几个加起来不到四十岁的小鬼,弄哭一堆七十老翁哪。

    为了一逞血气之勇,实现“打架”美梦,才上台唱戏的我,竟然莫名其妙的跳过了“打架”的层次,被迫见识了人生如戏的种种委屈、种种纠缠不清的荒谬和辛酸。


如果您喜欢,请把《痛快日记》,方便以后阅读痛快日记小鬼弄哭老先生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痛快日记小鬼弄哭老先生并对痛快日记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