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岛田庄司 本章:第三节

    像这样,越想就越觉得恐龙的存在充满了矛盾。由于超乎寻常的体重而行动迟缓的它们真的在我们这个地球上存在过吗?它们的存在是与生物学的常识相悖的。那么,现实中出土的化石又该做何解释呢?假如没有这些化石作为证据,岂止是生物学者,任何人都可以言之凿凿地说,恐龙嘛,那全是些虚无缥缈的东西。

    不光是巨型的食草恐龙,号称中生代食肉恐龙之王的威名遐迩的霸王龙,也同样存在着巨大的不解之谜。侏罗纪的异龙以及由其进化而来的白垩纪的霸王龙,在体形上非常相似,以它们中的哪一个为例都未尝不可,不过,既然名声显赫的霸王龙更为人所熟知,我就拿它作靶子进行下面的阐述好了。

    话说在一九〇八年,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伯纳德·布朗博士在蒙大拿发现了霸王龙的头部化石。接着,全身的骨骼也被挖掘出来,随后被放进该博物馆里,成为世界之星。而食草的巨型恐龙雷龙的全身骨化石也于一九〇四年在怀俄明州出土后被运进了这家博物馆常年展出,使它自己和博物馆双双名扬天下。

    霸王龙之所以被称为中生代最厉害的食肉恐龙,凭借的就是大大的嘴巴、嘴里长排的大牙,以及咀嚼力强劲的肌肉。作为化石留存下来的霸王龙的牙齿被称为锯齿,因为在这些锋利的大牙表面布满了细细的锯齿状纹路。凭借这些牙齿,它可以将对手咬得体无完肤,对其造成莫大的伤害。

    我们可以推断,它那操纵牙齿咬合的面部肌肉的力量按照头部的比例要比生存在现代的鳄鱼咬合力大出许多,一般在三吨上下,最大可达八吨。这一数字与长着一个小脑袋的大型食草恐龙雷龙的牙齿和肌肉相比,高出不止一位数,因此其战斗力堪称无与伦比,当时的生物中,没有任何一张嘴能与之抗衡。这个结论,再加它那令人生畏的相貌、锯齿的淫威等,使得这种食肉恐龙被视为整个中生代的无敌强者,并获得了“霸主”、“暴君”的称号。

    霸王龙的头部,包括具有强大咀嚼力的面部肌肉在内,前后长达一点五米。它的身长平均为十二米。从骨骼可以推知,体重在五吨左右。

    令人感到困惑不解的地方之一就在这儿。体重五吨的话,几乎与一头大象的体重不相上下了我们都知道得很清楚,大象有四条大粗腿。可是霸王龙的腿只有两条不说,腿部的肌肉形态跟人类很接近,与胴体的庞大相比细得不成比例。

    同为五吨级的生物,胴体的庞大程度也不相伯仲,可大象却有四条粗腿,而霸王龙则是两条细腿。因此,合理的看法应该就是,这种恐龙的运动能力不及大象。而大象与其他的猛兽相比,就已经是动作迟缓、拖泥带水的了,它在印度或非洲从未获得过动物之王的封号。这样的话,行动能力和敏捷性理应在大象之下的霸王龙当真称得上中生代之王吗?这不得不让人心生问号。

    大象在遇到十万火急的情况时也会动如脱兔,表现出相当的能力,据说它瞬间的奔跑时速可以达到四十公里。但就总体而言,它的腿脚算慢的,它很难捉住比自己小的动物,过上肉食生活,因而它心甘情愿地靠吃草为生。因为以大象的平均行进速度,它是没有能力追杀小动物并吃上它们的肉的。在非洲的草原上,再也见不到比大象还要行动迟缓的动物了。

    我们再说霸王龙。毫无疑问,它的咀嚼力在当时是最厉害的,可这种能力要在和对手贴身肉搏时才发挥得出来,而发挥肉搏能力的前提是捕获能力,如果这一能力很低的话,那它就配不上强大这一称号。在行走速度方面,霸王龙似乎连大象都追不上。体重跟大象一样,而支撑这一体重的腿的数量只有两条,是大象的一半不说,腿也要比大象的细了许多。其实谈论它的行走速度都为时过早,首先,它是否走得动道、是否站得起来都还值得怀疑呢。由此可见,将这种恐龙册封为中生代之王的评价是出于它那可怕的外表给我们造成的假象。

    本人曾遍访所认识的动物生态学的专家,自己也对为数众多的动物的骨骼和骨头上的肌肉的生长形态做过分门别类的总结,由此不得不做出这样的结论,如果如此粗重的胴体所依赖的只是两条细腿,那么霸王龙能够站立起来已属不易。

    霸王龙的两条后腿,无论是肌肉量还是长度,都不成比例。从体形比例上看,它的后腿比三叠纪大量存在的小恐龙都要短,即使它能够像鸵鸟那样拼命转动两个“后轮”进行冲刺,恐怕也产生不了足以超过除它自己以外的其他生物群的速度。也许它在瞬间可以达到人类快走的速度,但不可能持续太长的时间。

    同雷龙一样,从全身骨骼的关节部分可以推测出霸王龙平常时的姿势。和巨型食草恐龙的情形相似,世间流传甚广的此类食肉恐龙的模拟画全都是以讹传讹。在这些模拟画中,霸王龙和异龙都被描绘成两条后腿在平时像企鹅那样的直立,和我们一模一样的双腿行走。原因在于,仅就这样的体重和后腿而言,这种姿势在力学上是最稳定的。

    据称,人类之所以选择了双腿直立行走,是因为大脑的体积增大,重量增加,为了保持头部的稳定才像棒槌一样直立起来。这种姿势使得身体各部位所承受的负荷降至最低。假如采用动物般的爬行或大猩猩式的前倾姿势,承载着沉甸甸的大脑的头部只能横挺着,给脖子的肌肉和关节带来沉重的负担。

    但是,从全身骨骼的连接形状来看,霸王龙是不可能像人类那样双腿直立行走的。即便能够在万不得已时偶尔为之,它的骨关节也没有结实到长时间与地面站成直角地用双腿走路的地步从骨骼推测的话,霸王龙的基本姿势应该是相当前倾的。在这样的一种姿势下,各个骨关节的间隔可以做到均等划一。在不远的将来,所有的专家学者们大概都会持相同的观点。

    照此一来,我们可以对霸王龙的姿势做出这样一番想象:它在一般情况下身体前倾,前行时脑袋时不时像鸡那样前后摆动以保持平衡。然而从骨骼得出的这一结论也是难以成立的。这样的一种前倾姿势会破坏沉重的胴体以及硕大的头部与仅有的两条细腿之间的平衡,它不可能长时间的站立。

    为了防止栽跟头,这种食肉恐龙必须时刻保持前进,一旦气喘不上来而停下步子,由于脑袋很重,它就会立刻来个大马趴。而它的骨骼结构又不允许它可以一时半会儿地把身子后仰,像人一样站着歇脚。

    虽然这种食肉恐龙需要不停地走动,从它的体重和那颗硕大的头颅来看,向前迈步这一行为本身恐怕也并不轻松。它很快就会累得喘不上气来不说,万一立足不稳,或是地面上出现了意外的障碍物,它还不是说倒下就倒下了嘛。而且,要它时不时地低下它那又大又沉的脑袋去注意脚底下也是一种奢谈。

    它的胳膊太小,也太短,不足以让它在栽跟头时做到本能地用手撑地,或者偶尔用手扶一下地面以防止跌倒。考虑到诸如此类的应急情况,这种生物的异常短小的胳膊不啻是个不解之谜,它似乎在表明,摔跟头的风险根本就不存在。

    为了节省体力,大脑袋的霸王龙唯有在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里采用蹲伏的姿势席地而卧,即便一鼓作气地站起来(尽管需要借助那一对儿短胳膊才能完成的这一行为比登天还要难),它也只会自始至终慢悠悠地蹭着走。如果人们能够了解到这一点,大概就会理解要让它跑起来实在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情。

    从它的骨骼、肌肉形状、由此推测出的负荷量以及身体前倾的姿势之间的对比关系来看,这种恐龙在运动中栽跟头是家常便饭。霸王龙要想走得稳当,大腿的肌肉就必须至少增加到现在的三倍,同时胴体的重量减轻一半。可即便如此,它也难以在追击猎物时做到长时间的高速奔跑。即使肌肉量足够,骨头和关节也会经受不住的。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霸王龙和雷龙殊途同归,由于步行困难和容易频繁跌倒,夜间睡觉时笨重的身体会成为活靶子,再加上衰老造成的瘫痪,它会成为敏捷的小型食肉恐龙的点心,寿命不可能太长。

    按理说,这种食肉恐龙本应早早绝迹,可是它们却和巨大的食草恐龙一样,同样号称拥有长达数千万年的繁盛期,与生态学和生物学的常识背道而驰。

    此类巨大的食肉恐龙在昔日的地球上实实在在地存在过,这是有化石佐证的现实,不容辩驳,因此常识便退避三舍,只得承认这些恐龙每天都在怡然自得地漫步。可是,他们腿上的肌肉细得都不足以自如地步行,要想比猎物跑得更快,以这样的体格来说,它们需要不低于现状的五十倍的肌肉。与此同时,胴体部分的重量也要降至十分之一。以生物学的常识来看,这一计算结果是天经地义的。本人的结论就是,体格“离经叛道”的这种生物的移动速度至多等同于人们在商店的橱窗前流连的速度,即便偶尔能够达到人类快走时的速度,那也持续不了多久,更别提奔跑了。

    于是,一个耐人寻味的事实由此产生。以这样的速度,它连一只耄耋之年的鳄鱼都追不上。事关生死存亡时,即便是鳄鱼也能展现出惊人的速度。小型恐龙、小型哺乳类动物的行动还要更为敏捷。如此一来,这种恐龙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的盘中餐从自己眼皮底下跑掉,它谁也追不上,也就别想能过上食肉的生活。将霸王龙归之为食肉恐龙的前提将被颠覆,古生物界的常识须得改写。教科书和图鉴的内容也要修订为这种恐龙是靠采食不会动的植物为生的。

    这样一来,这种恐龙所拥有的众多大型锯齿、用于咀嚼的强劲的面部肌肉都成了毫无用处的摆设。天知道它长齐这些东西是为了什么。如果每天只是嚼嚼叶子的话,如此强大的牙齿就毫无用处了。另外,它的粪便化石证明了这种恐龙属于食肉类,而这一点在逻辑上又是自相矛盾的。这些“暴君们”究竟如何做到每天都能成功捕获到疯狂逃命的生物而大快朵颐的呢?

    草原上所上演的猎豹的高速追逐戏,相信很多人都在电影院里看到过。这就是动物界的生存现实。如果说这种大型生物以肉为食,那么,它们必须要时时表现出与此相称的行进速度;它们必须拥有比从它们的骨骼和肌肉的比例所推算出来的要快上百倍的速度。而这是不可能的。因此,由骨骼分析而得出的这种恐龙的长达数十年的寿命,以及漫长程度相当于当今人类数千倍的繁盛期就不啻为一种虚幻、一个不解之谜。

    这一谜团从未在现代的古生物学者们的心里引起过哪怕一丝的涟漪,因而所有人都对这个问题视而不见。期待在不远的将来大家都会注意到矛盾的存在,并给予足够的关注。霸王龙无法奔跑,移动迟缓如婴儿,它赖以为食的生物们全都跑得一个不剩,至于它自己,走不了几步便气喘吁吁,还常常跌倒在地,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腹内空空地躺着度过,上了年纪以后很快就会寸步难移——这一从证据导出的或然性的推论,在人们的眼前呈现出了一幅与其可怕的外表极不相称的凄惨得令人唏嘘的生存画面。

    然而,博物馆里所收藏的这些恐龙的化石却讲述了一个完全相反的事实。粪便化石显示,它们天天捕杀动物,将这些动物的肉作为营养来源。因此,与食草的大型恐龙相比,它们的体形虽然小了一些,但却肌肉精悍。这等于是说,尽管这种恐龙就像是配了两条细腿的大象,可它却拥有无法理喻的神一般的运动能力,使它们得以长寿,并创造出漫长得令人窒息的繁盛期。

    这并不是什么少儿科幻故事中的空想,这一点从霸王龙前腿的小型化中也同样得到了体现。较之活跃在侏罗纪的同为食肉恐龙的异龙而言,霸王龙的前腿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萎缩、退化。这似乎表明,霸王龙在日常活动中没有必要“用手擒拿对方”,手反而成了多余的东西。

    换言之,这似乎告诉了我们,它仅凭两条后腿和嘴巴就可以做到生活得完全自给自足,前腿的作用充其量不超过睡醒后起身时的拐棍,而长着一个可做致命武器之用的嘴巴的头部可以做出不亚于当今犬类的迅捷动作。

    霸王龙可以在瞬间一气呵成地完成对猎物的捕获、咬碎、撕断、咀嚼和吞咽,于是,它的手便无所事事了。也许它有时会用手摁住猎物将其大卸八块,可它着实没有这个必要,因为它只要使劲地摇头晃脑就足够了。锯齿表面成排的凸凹便是威力无比的切割机,猎物在顷刻间就会粉身碎骨。

    这类体重五吨的食肉恐龙,为了成为狰狞的暴君,成为一统天下的百兽之王,在追击企图逃走的猎物时必须发挥出堪与猎豹媲美的速度。然而,这一点正是生物学家们再怎么穷竭所有的视觉记忆,甚至牵强附会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以那样的大块头来看,它即便像鸵鸟那样将双腿蹬得飞快,速度也提升不了多少。那么,这种大型的食肉恐龙对于如何追到猎物真的就毫无招数了吗?

    有,那就是袋鼠跳。本人就是这么认为的。前腿退化了的霸王龙的姿势使人联系起生活在当今地球上的一种哺乳类动物,也就是澳洲大陆上的袋鼠。侏罗纪的异龙也一样,它的前腿同样短小,尽管尚未小到霸王龙那样的程度。袋鼠通过将双腿并拢连续跳跃可以使自己跑得飞快,从而将行进速度提升到极限。此时,它是靠尾巴保持姿势的稳定的,而两条前腿则蜷缩起来,因为它大概是觉得它们碍事,要知道这两条前腿也是有相当的重量的。出于这一原因,前腿便逐渐退化、变小。

    从异龙到霸王龙,食肉恐龙体形的变化似乎也昭示了同样的情形。果真如此的话,那么这些食肉恐龙应该擅长自上而下的空袭以提高捕获猎物的成功率,同时,为了能在追逐戏中亮相时尽可能提高速度,它们还暗藏独门绝技,能够在必要时以连续的袋鼠跳方式奔跑。就是说,它将两腿并拢后当作弹簧,蹦蹦跳跳地前进。这么想的话,霸王龙的食肉生活也就可以理解了。

    当前方的猎物防备懈怠时,最精准的攻击方式就是从高处,比如距离恰到好处的一块岩石,像袋鼠那样纵身一跃扑到猎物的身上,由于一击致命,体力也得到了节省。追击猎物时也是如此,此种行进方式可以获得速度上的压倒性优势,一追一个准。本人认为,虽然今日的古生物学者做梦也不会想到,但是此类食肉恐龙就是身藏这样的绝技的。唯有以这样的思路,方能真正理解这些“暴君们”特权般的肉食生活。

    然而,这是不可能的。这些比大象还要庞大、奔跑起来笨拙无比、连道都快走不动的巨大的生物,是不可能暗藏什么袋鼠跳之类的独门绝技的。仅凭两条后腿的单薄肌肉就能带动那般巨大的胴体和腹部蹦得老高,这样的跳跃动作在力学上是说不通的。

    不过,以这样的身体比例做出这类动作的生物在今天的地球上也还是有的。青蛙就是很好的例子。青蛙仅靠两条细细的腿就能像踩弹簧一样将有着一个大肚子的胴体弹得老高。


如果您喜欢,请把《恶魔岛幻想》,方便以后阅读恶魔岛幻想第三节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恶魔岛幻想第三节并对恶魔岛幻想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