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初九,范家庄和津的两座钟塔建好了。 WwWCOM
李植建设的钟塔不是明代的钟楼,而是真的有时针和分针的大钟的钟塔。
随着津各项技术的进步,津人对时间的要求越来越高了。原先市民们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碰上阴雨就多睡一会。但现在这样显然不行了:
各种工厂的上班时间是固定的,因此工人对时间有了精确要求;学堂的学生每要上若干节课,老师和学生都对时间安排有要求;每正辰时,报社把免费的日报搬出来放,去晚了就没有了;每戌时中,工人们下班,商贩们要等着这个时间做买卖
因为技术的进步,津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对计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原先那种“早晨”、“上午”、“中午”之类的计时方式,已经完全跟不上生产力的展。
那种一等就是一个时辰的工作方式,已经开始阻碍津的展。
李植顺应工作方式改变的要求,把原始的摆钟弄了出来。
原先的历史上,摆钟是在1657年由荷兰物理学家和文学家惠更斯明。现在是1645年,要等西方人明摆钟还要再等1年。但对于工业设计师李植来,原始的摆钟并不是十分复杂的玩意,李植可以提前明出来。
这种钟表利用钟摆来回运动的等时性计时,利用擒纵结构转动针盘。李植在去年三月就画好了结构设计图,然后就组织工匠实验制造。李植招募的工匠主要是锁匠,这年头在大明制造玩意最拿手的就是锁匠了。
制造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辗辗转转研究了大半年,直到去年十一月才制造出成品。
因为这个时代的技术比较粗糙,摆钟内部各种齿轮摩擦力比较大,做出来的摆钟每五分钟就要重新手动给摆锤上力。这样的摆钟显然需要专人斥候,否则走五分钟就渐渐停了。
再有钱的大户人家,也没有需求专门雇一个人照顾钟表。整体来,李植的摆钟还不具备转化为私人商品的水平。
不过做成钟塔就不怕技术粗糙了。
李植做的钟塔高二十八米,使用钢筋水泥做梁柱,墙面砌砖,足足有八层楼高。在钟塔的里面有五个人专门维护,每过几分钟就重新给巨大的摆锤上力,保证摆钟始终拥有完整的动力,走时准确。
李植把全分为二十四个时。钟塔上四个面都有巨大的表盘,每个表盘上都有时针分针,显示现在是几点几分。钟塔最顶端还有铜钟一个,白时候每个时正点钟塔里敲一次铜钟,向全城人宣示现在的时间点。
有了这个高耸的钟塔,范家庄和津卫城的百姓生活大为改变。从今以后,计时就精确到分钟了。
当然,各地的钟楼都在6续建造中。按照李植的规划,以后只要是人口过一万人的城市,都要建立钟楼一座。
这,幕府参谋部参谋洪承畴正和来津开钱庄的王朴走在卫城的道路上,突然听到钟塔铛铛的报时声音。
李植这次查抄晋商八大家,却给大同王家留了一半家产,王朴的王家因此几乎垄断了大明和蒙古之间贸易。王家顺势还攀上了李植这辆快车,要把生意做到津来。
王朴带着家里的亲戚进入津,李植让洪承畴出来迎接招待。
洪承畴停住了话茬,仔细听了一会,道:“王总兵,现在是下午四点,也就是申时中了。等到那时针转到四十的位置,也就是再过三分之一个时辰,我带你去见一见津国公。”
王朴愣了愣,问道:“这钟塔竟能精确到三分之一个时辰?”
洪承畴笑道:“这钟塔能精确到一百二十分之一个时辰。二十分钟便是六分之一个时辰。”
王朴乍了乍舌,摇头道:“津国公上马可以杀敌建功,下马可以明创造,这钟塔的明真是神乎其神,王朴佩服得紧!这津真是没有白来,王朴又长见识了。”
洪承畴抚须道:“这钟塔确实妙不可言,原先我每看微微亮就起床,起床进食后看书一个时辰,然后才到参谋部去坐班。但是看书这事情难以把握时间,若是看到妙处,不经意间几个时辰就过去了,总总误了时间。”
“有了这钟塔后,每早上七点开始看书,看到九点看完,便到参谋部去坐班,再不误事。”
“以前幕府的用餐时间乱得很,食堂每开饭的时间都不固定。有些人搞不清时间怕去晚了,吃饭时间之前半个时辰就到食堂去等饭,浪费了大把时间。我有几次搞不清楚时间,到食堂去去晚了,结果食堂已经关门了了,只能饿肚子。”
“以前没有钟塔,和别人约定事情,弱势一方往往需要提前去等待一段时间。有了这钟塔,时间上的浪费大为降低了。若真起来,可以为百姓每省下可观的等待时间。我看起码为每个人省却半个时的等待时间。”
“比如没有这钟塔时候,津国公三点四十见一见你,恐怕你三点不到就要去国公府等着。现在我们三点三十到那里就可以了,一下子就省了三十分钟,也就是四分之一个时辰的时间。”
王朴点了点头,道:“洪老得有道理。”
洪承畴抚须道:“国公看似做了一件事,可是这钟塔实际上可以提高津和范家庄的效率不少。拿津国公的话,就是最后百姓的生活水平也会因此提高!”
王朴想了想,问道:“这钟塔确实是好东西,只是可惜除了津其他地方都没有。”
洪承畴笑道:“以后津和山东的城池都会建好这样的钟塔。听子也对这钟塔感兴趣,要津国公去紫禁城午门前面建一个大的。”
王朴听到这话,沉吟了许久没有话。
洪承畴抚须笑道:“王总兵在想什么?”
王朴道:“这津日新月异,我在想如今既然有津国公的支持,我王家是不是该多迁些人丁到津来。我看这第一批来津的人手就该有二百人。我们要开钱庄、当铺、蒙古特产商店。”
洪承畴哈哈大笑,道:“不急,不要急!津的展不是一两,王家什么时候来都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