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锦宁跟着小厮进了巷子,便见一辆马车停在那里。
“杜少爷,请。”小厮指着马车道。
杜锦宁却是没动,而是朝车窗看了一眼,见得车帘动了动,关乐和的脸出现在车窗那里,她这才上了马车。
关乐和放下车帘,吩咐小厮道:“看着些,别让人靠近马车,我跟杜少爷有要紧话要说。”
小厮答应着,站到了马车后面。
前面有车夫,后面有小厮,不管是谁靠近马车,他们都能第一时间发现。
关嘉兴此时已到了巷子了,见得杜锦宁上了马车,隐隐还听到四叔的声音,但小厮旋即做出的警戒的举动,让他的眉毛不由挑了一下。
两人鬼鬼祟祟地说话,肯定在说什么见不得人的事。要是他能听到,以此作为把柄,那就好了。
可他想要走近些去偷听吧,根本找不到机会。马车停在巷道中间,无论从哪里走过去,都能让车夫和小厮发现。除非他会隐身术,否则根本没可能。
关嘉兴只得暗叹了一口气,站在那里等着,希望两人说完话下车的时候能让他听到一言半语。
马车里,关乐和见杜锦宁笑嘻嘻地给自己见了礼,便坐了下来,睁着两只无辜的大眼睛望着他,一副等着他说话的模样,他不由伸出手去,轻轻地在杜锦宁头上敲了一下:“我过来见你,你就没有丝毫意外?”
杜锦宁摇摇头:“不意外。按我的估计,工部也该知道话本子和再生稻的事了。”
关乐和下午的时候在衙门里心神不宁,做什么都集中不了注意力。这会子看到自家弟子那镇定自若的笑颜,他紧绷的神经忽然一下子就放松了下来。
“那话本真是你写的?”他这句虽是问句,但用的却是肯定的口吻。
杜锦宁摇头晃脑地道:“除了你才高八斗的弟子,还能有谁写出既好看、又有农事知识的话本来?”
关乐和忍不住笑起来,伸手又是一个脑瓜崩:“你小子,正经点。”
“老师您别担心,不会有什么大问题的。”杜锦宁道。
“怎么没问题?”关乐和蹙眉,“陈主事说谷贱伤农,要把你抓去治罪呢。”
“放他娘的屁。”杜锦宁忍不住爆了粗口。
见关乐和瞪眼,她讪讪地摸了一下鼻子:“嘿嘿,忍不住要骂人,谁让他说话这么没脑子呢。”
“但他说得有理,工部有一部分人都被他说服了。尚书大人说,要再商议一下,有个定论再上报皇上。下午他们有些人就已跑到郊外看再生稻去了,明日开会商议这事,你可得有个心理准备。”
杜锦宁却摆摆手:“老师您别掺和这事,由他们争论去。理不辨不真,灯不拔不明。等他们说上几句就知道陈主事那句话纯属是挑事了。他越这样说,就越表现出自己无知无能。”
摸着下巴想了想,她眨巴着大眼睛,凑近关乐和道:“老师,您想不想让陈主事滚出工部?虽说他现在跟你不是一个部门,级别也比你低,但他没办法给你使坏也挺恶心人不是?要不,您使个法子,让他滚出工部吧。”
关乐和看自家小弟子这一副算计人的表情,忍不住又是一个脑瓜崩,好笑道:“你说滚就滚啊,尚书大人都没这本事。”
陈主事家里是有背景的,就算是工部尚书明知陈主事没啥本事还爱搅事,不看僧面看佛面,也不能直接就把陈主事赶出工部。
“尚书大人不能,但皇上能啊。”杜锦宁笑道。
关乐和疑惑地看向杜锦宁:“你有什么好办法?”
“首先呢,我得跟您说,我这话本,静王和鲁国长公主老早老早就带进宫了。虽说没到御前,但皇上想知道并不难,所以即便没有工部递折子,皇上也能知晓,用不得藏着掖着。”
关乐和一惊,旋即知道杜锦宁这话的意思了。
静王赵昶就不说吧,但鲁国长公主因为母亲和兄长的宠爱,是很敢在御前说话的。杜锦宁这话是告诉他,知不知晓话本不是个问题,便是往御前递话也没问题——工部就算受陈主事的影响,得出了不好的结论。但杜锦宁只要把话往赵昶面前一递,鲁国长公主就能跑到皇上面前去为杜锦宁辩驳。
他知道赵昶对自己这个弟子十分崇拜,杜锦宁只要把他说服,赵昶和赵明月是肯定会为他说话的。
“你就这么有信心驳倒陈主事的观点?”关乐和问。他其实自己也有信心驳倒陈主事,只是他更想知道杜锦宁的想法。
杜锦宁不由好笑:“陈主事说谷贱伤农,不过是站在他自己的立场上。比如他家有一百亩田地,稻谷的价钱低了,他赚的钱不光没多,可能还少一些。这于他而言,确实是谷贱伤农。不过这个农不是庄户人家,而是拥有农田的地主们。”
她抬起清澈明亮的大眼睛,直视关乐和:“可老师您想想,这天底下有多少人吃不饱饭?如果我还是在田地里刨食的庄稼汉,手里有三亩田地,田地的稻谷产量多了,虽说卖不出价钱,但我自己的口粮是不是就多了?”
“除了庄户人家,还有城里的贫民。他们每个月同样赚个三五百文钱,稻谷的价钱低了,那是不是就可以买更多粮食、不用饿肚子了?”
杜锦宁扬起眉毛:“天下无饥矣,这是多少皇帝都致力达到的目标。现在粮食产量亩产增加了,难道不是好事反而是坏事?只有‘何不食肉糜’的仕大夫才能分辨不出好坏吧?皇上心怀黎民,是不会被这种言论所蛊惑的。陈主事跳得越起,就越显露出他的无知与自私,皇上看他不爽,一个命令他就得滚出工部去。”
关乐和摇摇头,面上仍露出担忧的神色:“虽说陈主事无知,但他却是士族的一员,他的心声,便是世家大族的心思。现在大量田地都把持在世家大族手里,你这做法,触及到他们的利益,他们是不会让你好过的。”
历朝历代,多少利国利民的政策出台,最后都受到了阻挠,无疾而终,这样的事例不要太多。比如唐朝僧寺大量侵占田地,导致国家的税收骤减,唐武宗最后还是靠着血腥的“灭佛”来达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