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孩子应具备的品德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张炳慧 本章:第三章 孩子应具备的品德

    ☆让孩子认识自我

    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

    孩子们小的时候,我经常和他们一起玩一种提问游戏。实际上提问并没有正确答案,但孩子们非常喜欢玩这个游戏。我们先假定一种情况,然后大家一起思考如果处在这种情况下应当如何应对。例如,有时候我会问这样的问题:

    “我有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他急需钱用,于是向我借10美元,可是我只有5美元,而且这5美元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在这种情况下我应该怎么做?”

    孩子们歪着头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说:“我也很需要钱,我不能借给朋友。”有的说:“朋友比我急需用钱,应该借给朋友。”还有的说:“朋友比金钱重要,我应该想办法帮朋友凑10美元。”最后,我并没有说出自己的想法。

    一个人应该怎样做,要根据当时所处的环境来决定。不能简单地说哪一种做法是正确的,哪一种做法是错误的。

    我经常向孩子们提一些类似的问题。在这种“如果是我,该怎样做的”假设中,孩子们对自己渐渐有了正确的认识。

    当年,我离开了关爱我的父母,宠爱我的哥哥,只身来到美国,在这个陌生的国度,一切都需要重新开始。从铺床睡觉到洗晾衣服,就像小孩子学走路一样,我慢慢地摸索着。

    无论什么事情,一旦做习惯了,我们就会发现它其实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难。但是,在许多突如其来的情况下,人必须自己做出判断,恐怕这一点是最困难的。在不能做出正确判断的时候,我总在问自己:“我究竟应该怎样做?”为了找到最正确的答案,我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在上学期间,就有很多难题摆在我的面前,需要我去用心思考。有的时候,我甚至会考虑到,如果在美国生活我应该如何为孩子申请美国国籍;孩子在这里生活将来可能遇到怎样的机会,面临怎样的挑战。这些事情都需要我自己思考。

    每个人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每当这时候,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相信自己。如果不相信自己,在面对岔路口需要做出抉择的时候时,人很容易产生不安感,使自己陷入彷徨之中。

    幸运的是,我的孩子们在我的提问游戏中,渐渐地认识到了自我,明白了自己希望做什么,怎样做最好,并开始对自己的人生有所领悟。

    发挥个人能力的时代

    21世纪——发挥个人能力的时代

    如今,我们每个人都能切身体会到全球化的步伐正在一天天地加快。每天的新闻,大部分内容都与国际形势息息相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将目光仅仅局限于韩国而要从全世界的高度去思考问题。

    现在的孩子们,已经处于全球化的时代当中。从小学开始,英语已经成了孩子们的必修课。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显著,互联网发展更加迅猛。以前感觉很遥远的外国,现在就像隔壁的邻居一样,通过互联网我们可以非常方便地了解外国发生的大事要闻。因此,现在不能只把孩子关起来闭门读书,应该让他们放眼于世界。全球化的浪潮,也让父母们变得不平静起来。因为,人们可以施展才华的舞台更加宽阔,选择的方向更加多样。

    就像硬币的两面一样,在机遇里也暗藏着危机。随着社会的发展,可选择的机会越来越多,但另一方面个人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如果不能真正了解自己,所谓的机会也就不能成为机会了。不能真正地认识自己,面临选择时,就难以做出正确判断。一旦做出了错误的选择,将会影响人的一生。

    为了更好地认识自己,孩子们应该怎样去做呢?

    从认识自己的处境开始

    和丈夫结婚前,我总和三个孩子一起玩耍、一起聊天,就像一家人一样。渴望母爱的孩子们对我十分依恋,总是紧紧拉着我的裙摆缠着我和他们一起玩。

    在与孩子们共同生活的第一天,我把孩子们叫到跟前问他们:“你们觉得自己可怜吗?”

    对突如其来的问题,他们似乎有些不知所措。过了一会儿后,三个孩子都点了点头。我又平静地问他们:“你们觉得爸爸呢?”

    “爸爸也很可怜,妈妈那么早就去世了,只留下我们。”

    听完爱丽丝坦率的回答后,最后我又问他们:“那么我呢?”

    孩子们含着泪水,哽咽着说:“和爸爸结婚后,要照顾爸爸和我们三个,妈妈也是可怜的人。我们家全都是可怜的人。”

    我一边流着泪一边拉起孩子们的手说:“对,我们都是可怜的人。可怜的人在一起就要更加珍惜生活,对吗?我们在一起就要努力好好地生活,变成幸福的人。”

    孩子们在遇到我之前,足足有3年时间是生活在别人的家里。和没有一点血缘关系的人生活在一起,孩子们所经历的痛苦简直无法用言语形容。收养彼得的那家人,连给孩子吃一粒阿司匹林也要孩子的爸爸先签字同意,他们不想负任何责任。

    我在有着痛苦回忆的孩子面前,残忍地说出了“我们都是可怜人”这句话。这是我们成为一家人的第一天。

    我是一个感情细腻的人,一般情况下我不会轻易说这种让孩子心里难过的话。不过,我在心里斟酌了很久,最终还是决定说出来,因为说出这句话虽然会勾起孩子们痛苦的记忆,但这种痛苦只是瞬间的,而这句话对孩子们的成长却有着深远的影响。

    我们应当忘记过去,畅想未来的生活。但是对孩子们来说,应当对现实生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明白自己目前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虽然这未免有些痛苦,但是正确的认识是必要的。如果没有这种认识,今后的计划、目标不过是空中阁楼罢了。

    我们现在的家庭就是这样一种状况:孩子们还没有断奶就被分别寄养在陌生人家,彼此之间感受不到兄弟姐妹的感情;我的丈夫,也就是孩子的爸爸,一年中有大半年的时间要在外参加各种学术会而不能回家;而我,作为丈夫的妻子、孩子的母亲,却是一个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外国人。

    共同生活之前,我和孩子们相处得很好,但是成为一家人后,每天都生活在一起,发生矛盾、摩擦也就在所难免了。我希望孩子们能够正确地面对这个现实。如果不能正确面对现实,那么今后一旦出现问题,矛盾很可能进一步激化。

    我很了解自己的处境,之所以要求孩子们也清楚地认识自己的处境,是因为我们的家庭和其他普通家庭不一样。如前所述,在充满机遇的美国,为了有一个安稳的生活,我必须这么做。

    孩子们考上大学离开家的时候,我都要给他们一双毛袜,那不是一般的毛袜而是他们小时候穿过的毛袜,而且这些毛袜都是曾经补了又补的。

    “在穿这双袜子的时候,要仔细体会脚底粗糙的感觉,这样,无论你身在何方、处境怎样都会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我想让孩子们去体会自己所处的环境,意识到自己在美国还非常弱小的现实。然后让他们做出一个计划,怎样超越这个现实,成为出类拔萃的人。最终,我的孩子们都考上了美国一流大学,并以优秀的成绩完成学业,这一切都来源于他们对自己有一个客观、清醒的认识。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之上,冷静地把握机遇,人就能够开拓出一条超越实现、实现梦想的光辉之路。

    如今,我的孩子们已经长大成人,而且都有了自己的儿女,但我依然经常告诫他们:“对现实没有认知的人是无法描绘未来的,因为未来是以现实为基础的。”如果希望孩子能够成功地开创未来,那首先应该教会孩子如何正确认识现实。

    帮孩子树立国家观念

    2002年的6月份,整个韩国变成了欢乐的海洋,举国上下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在群星荟萃、举世瞩目的世界杯足球赛上,韩国国家足球队神奇地打入了四强,创造了一个不朽的神话。在世界杯期间,大街上掀起了红色的浪潮。就连还不知太极旗是何含义的小学生也脱口而出:“作为韩国人我而感到非常自豪。”所有国民对自己的祖国有了重新的认识。

    但是,当世界杯留下的兴奋渐渐冷却后,面对韩国目前困难的经济状况,金融危机给人们造成的恐惧再次悄无声息地袭上国民心头。如果再问:“作为韩国人,你会感到骄傲吗?”此时又有几个人还能点头呢?也许,有人会嘲笑我的看法,在这个已经趋于全球化的世界上,还分什么国家?

    我认为越是在国家困难的情况下,越是在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的时候,国家的概念越重要。我属于哪里,我流着哪个民族的血,这是一个人幸福和情结所在。当所有的人团结在一起时,国家才能富强。

    深谙此道的美国,正在外国市场暗暗地实行着它的新殖民政策。他们宣扬全球化,“地球村”的提法正是为了让人们在脑海中淡化国家的概念。而孩子们受这种影响,也渐渐地不知道国家为何物。孩子们从小就喝着可乐,吃着汉堡,穿着国外名牌,这样下去怎么会爱自己的国家呢?

    当然,我所说的国家观念决不是二战时期日本军国主义所提倡的那种国家观念。我希望韩国的孩子们无论走到哪里都为自己是个韩国人而感到自豪。

    让我们再来看一看让所有韩国人都陷入水深火热的金融危机。当时国家无力偿还外债,可是很多韩国孩子却依然在街上吃着麦当劳汉堡包、喝着可口可乐、穿着耐克运动鞋。在那段经济生活相当艰苦的时期,以特许经销方式进入韩国的每一个外国名牌,不知道卷走了我们多少外汇。

    我们不能单纯去指责孩子,作为家长的我们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严酷的现实面前,重新树立国家观念,可以坚定我们的信心。

    我的孩子还很幼小的时候,当时美国人很歧视在美国生活的东方人。在这种氛围中,在美国出生的第二代东方人对自己的血统很模糊,造成了很多内心上的矛盾。

    为了让我的孩子在美国能够健康地成长,不失去作为中国人的根本和自豪,我倾注了很多心血。

    我找到了一张可以一目了然的世界史图表,让孩子首先了解中国在世界史中所处的位置。我还把学校中被美国歪曲的中国历史部分一一加以指正和说明。

    当然,我也让他们了解了韩国的历史,使他们对韩国也有了新的认识。他们知道了自己的根在中国,了解了养育妈妈的韩国是个什么样子。

    在成长过程中,他们真正地知道了自己的根在哪里。在高中毕业时,他们在毕业证上的名字分别写的是南希?张杨、彼得?张杨、爱丽丝?张杨,这是他们自己提出这么做的。

    虽然他们起的是美国的名字,但是他们知道他们是属于中国和韩国的,所以他们决心把爸爸和妈妈的姓氏都加在名字上。实际上,他们同韩国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是他们表示,从妈妈那里学到东西,就相当于是韩国所馈赠的,在他们身上同样有着韩国的烙印。

    孩子们的国家观念,一直伴随着他们长大成人,他们始终坚持着这一原则。无论何时何地他们都保持着这样的自豪感。这种自豪感成为他们肯定自我、发展自我的动力。

    在数十年前,国家观念等同于爱国主义。近年来,尽管随着国家间界线的逐渐模糊,现在连民族的区分都已经不是很明确了,但是国家观念是一个人在这个世上必须拥有的要素。越是全球化,国家观念就越重要。

    随着发达国家推行新殖民政策,现在无论在世界的哪个角落,吃的穿的都几乎相同。在中国,肯德基的牌子随处可见,去俄罗斯你也可以吃到麦当劳的汉堡包。这种现象使人们淡忘了自己的国家,忽视了自己的血统。这样一来,每个国家、每个民族甚至每个人的多样性都被埋没了。在世界的很多地方,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都在走向一致。

    明确树立自己的国家观念,明白自己的归属地,有了国家做后盾,你才会建立起自信。在某种角度讲,这也是一个人能否取得发展、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妈妈们不要总是通过教科书和伟人传记去帮助孩子们建立国家观念。应该让您的孩子行动起来,让他们对着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大声说出:“我是××国人!”这样有助于使国家观念深深地植根于他们的脑海里。即使孩子们长大成人后,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什么样的景况下,都不会动摇他们的国家观念。

    有一个童话是这么讲的:

    小象非常羡慕爸爸的长鼻子和粗壮的象牙。“我为什么这样难看呢?没有爸爸那样漂亮的象牙,也没有妈妈的高个头。我为什么这样矮?吃不到野果,也不能在瀑布下戏水……”

    小象向过往的其他动物询问:“我怎么样才能和爸爸一样呢?”

    过往的动物这样回答它:“不要到处徘徊,好好想一想你现在所拥有的东西,仔细去体会这其中的价值吧。”

    对自己的认识是教不来也学不会的,只有让孩子自己去体会和创造。

    作为父母,我们不能强迫孩子认识自己,我们应该做的是让孩子自己去感觉,父母起到的是辅助作用。

    ☆失败和成功的意义

    不要成为孩子生活的主角

    在有孩子的家庭,妈妈的一天通常是这样度过的:早晨,为全家人做早饭,送丈夫出门上班后回房把孩子们叫醒,准备送他们去幼儿园。孩子们早上总是贪睡赖床不起,连哄带吓地把孩子叫起来送去幼儿园后,又得回家收拾被孩子们弄得乱七八糟的被褥,然后打扫房间卫生。

    不知不觉又到了下午,该去幼儿园接孩子了。如果稍微晚一点,这群调皮的孩子不知道会闯下什么祸。

    在幼儿园没有妈妈的看管,孩子们通常会吃一大堆零食,而到了晚饭时间他们就不好好吃饭了。不管妈妈说什么孩子们都听不进去,最后只得端着饭碗追着孩子到处跑,对调皮的孩子们来说,吃饭就像吃药一样痛苦。

    好不容易一口一口把晚饭喂到孩子嘴里,接下来又要看着孩子们写作业。然后,还得监督孩子们刷牙洗脸。所有这一切都结束后,又得逼着赖在电视前的孩子们回屋去睡觉。

    妈妈抚养孩子就像上战场一样,妈妈不但要送孩子上幼儿园或者学校,在家还要看着孩子学习、打扫房间、整理被褥、洗衣做饭……

    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像韩国一样,妈妈整天围着孩子团团转。韩国的孩子只能按照妈妈的话老老实实地去做,否则就被视为“坏孩子”。孩子要想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事那简直是不可能的。妈妈总会说:“这个你别管,你只管学习就行了,剩下的妈妈给你做。”

    不要阻止孩子做事

    我小的时候,在家里必须遵守几条原则:每天早晨起床必须自己整理房间,如果不整理,就不能去上学。我们每个房间都有一个铃,是父亲用来叫我们起床的。一听到铃声,我们马上就得起床整理被褥,简单地打扫一下房间,然后在门口等待父亲的检查。

    “炳慧吃完早饭去上学,你们继续打扫房间。”

    如果哥哥们偷懒,没有把房间打扫干净的话,父亲就会训他们。如果整理不好房间,就不能按时上学了。

    还有一条规定就是内衣等小的衣物要自己用手洗。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不能找别人代洗。我的母亲平时心肠很软,但是在这一点上,不知道父亲对她说了什么,即使在冬天最冷的时候,母亲居然也没有帮我们说过话。

    还有一点就是,在家里吃饭的时候,没有人去叫你。一到吃饭的时间,不管你在干什么,都要赶紧去餐厅吃饭。如果过了吃饭的时间,就只有饿肚子了。父亲的方针是:不能因为个人原因,而给别人带来麻烦。

    刚开始,父亲还总是说:“如果晚了,就不给饭吃。”,但是,有了几次挨饿的经历后,不用别人叮嘱,我们就都自觉地按时间自己盛饭吃了。

    在这种教育下长大的我,更加明白孩子自立精神的可贵。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对孩子来讲是人生一笔宝贵的财富。

    和父亲一样我也给自己的孩子们订下了规矩。孩子们要自己打扫房间、洗内衣。晚饭时,爱丽丝和彼得负责端菜和洗碗,收拾餐桌,最小的南希负责在饭桌上摆筷子和勺子。

    南希从小就喜欢撒娇,直到现在还经常像个小孩子似的。记得有一天,南希从幼儿园回来后,悄悄地跟我说:“妈妈,幼儿园留给我们的作业太难了,您帮我完成行吗?”

    孩子寻求妈妈的帮助怎么能拒绝呢?而且又是学习方面的问题。当我翻阅了南希幼儿园所发的课本之后,我又改变了主意。我完全可以帮助南希完成作业,不过,我认为老师不会留超出孩子们能力范围的作业,老师留的作业有难度,肯定有老师的道理,所以应该让孩子自己来完成。

    于是我对南希说:“妈妈也不太会。你一定能想出比妈妈更好的方法。而且,老师也希望你自己独立完成。如果你实在做不出来,可以去问老师,老师比妈妈解释得更好。”

    南希立刻露出了不高兴的表情,我则故意装作无动于衷的样子。

    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南希不停地翻着厚厚的书,绞尽脑汁思考着老师留下的难题,看着她辛苦的样子,我不禁心软了起来。看着表针,我正在犹豫是不是帮她一次,孩子忽然长出了一口气,说道:“终于做出来了。”

    “妈妈,我都做完了,不过还有几个不明白的地方,我明天去问老师。”

    南希一边喝着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水,一边嘟囔着:“比我想象的容易嘛……”

    从那之后,南希从来没有因为作业向我求助过。她总是通过翻百科全书或者查阅相关的书籍自己解决问题。如果遇到实在解决不了的难题,她就会直接去问老师。她明白了如果尽了最大努力还没有把问题解决,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

    通过这种方式的教育,孩子们自己的事从不拖累别人。即使没有人督促,他们也会主动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们清楚自己能做什么事情,这是他们自立的关键。

    美国的父母们让他们刚会走路的孩子自己穿鞋系鞋带。不管孩子需要多长时间,父母们从来不会去帮助孩子。只是默默地等孩子自己穿好。他们认为父母帮助孩子做事,是剥夺了孩子做事的权利。

    “父母有什么权利去剥夺孩子做事的机会呢?那是越权行为。”

    经历成功与失败

    一天,彼得手里拿着一个小本子走到我身边,这个本子是我让他写日记用的,用来锻炼他的写作能力。但是,拿着小本子的彼得表情十分低落。我悄悄地看了看本子,上面什么也没写,还是一片空白。

    “妈妈,我真的写不出来。我实在无法把我的想法写下来。”

    一行也没写出来,我有些失望,孩子也叹了口气。我微笑着对彼得说:“没关系,彼得,经过几次失败,也许比第一次就成功更好。等你能写出来的时候,也许会更高兴呢。”

    彼得比爱丽丝和南希做事更容易失败,他的心里有一种自卑感,和优秀的爱丽丝比起来,他始终缺乏自信。

    现在我的头等大事就是帮助彼得找回自信心。如果害怕失败,无论如何也不会找回自信心的。经历失败之后获得的成功,才能使人够获得更强的自信。

    在失败与成功的交替中,彼得的写作水平不知不觉地提高了,而他露出的笑容则更令我欣慰。他现在已经具备了自信心,不再害怕失败了。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基本的母性是必须的。如果一位母亲连最基本的母爱都没有,那么她很难战胜抚养孩子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但是,有时母性也会蒙蔽妈妈的眼睛。

    有一个和同龄人比较起来格外迟钝的孩子,从小时候起,他就经常遭到同龄人的戏弄,甚至连老师也瞧不起他。为此,孩子的妈妈非常痛苦,她想:怎样才能保护孩子不受伤害呢?于是,她不让孩子接触任何可能给孩子造成伤害或挫折的事情。她帮助孩子做作业;当孩子和同龄人在一起时,她不让孩子和其他人去竞争;当孩子羡慕邻居家的小朋友会骑自行车时,妈妈不是让孩子也去学骑车,而是说“妈妈给你买更好的玩具。”

    不久前,我见到了这位妈妈,她的眼里含着泪水说:“我的孩子现在什么事都不会做,等我死了之后,他可怎么办呀?”

    这个妈妈就是从孩子那里剥夺了孩子自己做事的权利。

    对于那些生活在妈妈的怀抱里,从未品尝过失败滋味的孩子们来说,他们会缺乏在这个世界上独立生活的能力。当今社会,青少年因为学习成绩、异性或金钱等问题而自杀的案例不胜枚举,而且案件数字有上升趋势,恐怕缺乏独立生活能力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这些孩子的共同点就是,在碰到问题时不知道该如何解决,他们从小就一直处于父母的庇护之下,从没有体验过失败的滋味。

    问题总是会突然出现的,到了青春期的孩子,会发生一些连父母也不便知道的问题。从未经历过失败和挫折的孩子,这时会很痛苦,而对突如其来的问题他们手足无措,找不出解决问题的方式,最终有可能选择极端的方法。

    想一想,你的孩子是不是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呢?不要事到临头时,再后悔当初对孩子过于宠爱。你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会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让孩子自己去经受失败的磨炼吧,只有这样,在今后遇到因难时,他们才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

    成为孩子生活的配角

    对孩子来说妈妈的帮助是必要的。但是,在孩子的生活里,妈妈无论任何时候,都只应充当配角,让孩子成为自己生活的主角。妈妈应当引导孩子拥有正确的价值观,能够独立生活。并不是说如果孩子没有经历过失败就什么都做不成,而是应当在失败后,妈妈能够帮助他们重新站起来。

    孩子开始蹒跚学步的时候,妈妈总担心孩子会跌倒、磕着、碰着,或者走到危险的地方去。但是,只有越过障碍,经过碰撞,孩子才能越走越快。不让孩子经过磕磕碰碰的练习,孩子只会在原地打转。

    在抚养孩子时,要让孩子自己去领悟生活的真谛。在孩子背后推着他前进,不让孩子经历风雨,孩子只知墨守成规。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再埋怨孩子说:“你怎么连这个都不会!”那就为时太晚了。这说明妈妈没明白作为一位配角的意义。

    不要成为孩子生活的主角,妈妈只是一个配角。在主角尽力做自己的事情时,配角的作用就是助孩子一臂之力。孩子在自己亲身经历成功与失败的过程中,会变得坚韧与自信,孩子在日后会明白这才是妈妈赐给自己的最好礼物。

    ☆一起享受生活的快乐

    教会孩子“我”和“我们”的区别

    在美国留学的时候,我在学校的餐厅里打工,主要是负责收拾碗碟杯子,把食物的残渣倒进桶里,然后把碟子送到厨房。

    有一天,我端着一大堆咖啡杯子走进厨房的时候,因为实在太重了我没有拿住,结果一下子全部摔在了地上。我立刻绝望了,这下没法再打工了,这时管理员走到了我的跟前,他担心地问我:“你还好吗?”

    我连声说道:“对不起!对不起!”

    管理员接着对我说:“今天真是不走运的一天。”然后就走了。

    当天晚上,我给妈妈写了一封信。

    “妈妈,我在家里一不小心打碎了碗碟还要受到责备,但是在异国他乡打碎了好几个杯子却受到别人的安慰。”

    我接着写道:“美国真是个不同寻常的国家。这个国家的潜力大概就在这里吧!”

    从那之后,我脑海里总是浮现出那位管理员的身影,于是,我做事更加认真,因为管理员的安慰使我重新找回了自信。这件事让我明白了,一个人的力量来自哪里,我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生活。

    怀着这样的记忆,在结婚后,我希望孩子们也明白这个道理。因为关怀与给予是生活中最好的武器。正是为了培养孩子的这种观念,从他们很小的时候起我就让他们分担家务,兄弟姐妹之间互相帮助。

    在日本的时候,为了减轻家务的负担,我们雇了一个日本的女孩子。这个女孩叫彩子,她有着和年龄不相称的仔细。

    但是,在这个女孩来到我们家后,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在所有家务都有人做的情况下,孩子们经常把自己应当做的事也交给了彩子。以前从学校回来后,自己清扫房间,一起准备晚饭。但是现在他们开始偷起懒来。起床后,连被褥都懒得整理了。几天后,我觉得不能再让他们这样下去,于是把他们都叫到跟前。

    “彩子来到我们家,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她就像我们的家人一样,你们却胡乱地使唤她。我非常感谢她,我想在她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的前提下,送她去学校上学,你们要帮助她。”

    “那么谁来打扫我们的屋子呢?”孩子们惊讶地追问我。我没有回答他们,对不知所措的彩子说:“房间每天不用打扫那么多遍,晚上放学回来打扫一次就行了。可能对你来说很辛苦,但这也是为了你好,你要坚持下去。”

    按照我说的,我带她去打字培训学校报了名。从第二天起,早晨她和我们一起从家里出发,在学校里上完课后,下午回到家里做家务。

    出乎意料的是,彩子把房间打扫得更干净了。2年后,彩子结束了在学校的学习,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打字员,不久她离开了我们家。一个小小的关怀,却改变了她的一生。

    已经步入中年的彩子,现在还常常给我打电话,问候我们全家。虽然她每次都向我说谢谢,但是,其实从内心里我也很感谢她。如果没有和她的相遇,我的孩子们怎么能学会如何关心别人、为别人付出呢?

    因为彩子的事,孩子们学会了关心别人,在他们今后的生活中,这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两个女儿成为维护委托人权益的律师,而彼得成为一名出色的CEO,在他的带领下,职员们精诚团结,为了公司的理念努力奋斗着。

    没有给予就不能生存

    为他人付出并不像说的那么容易,因为有的时候,给予和关怀会涉及到自己的直接利益。尤其是现在这个竞争的年代,为别人付出往往会被认为是傻瓜。这只是一些鼠目寸光之人的想法,实际上,没有付出、给予和关怀,就很难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去。

    21世纪是个人主义的时代。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个人能力。而在这个时代,更需要能够协调人际关系的人。也就是说,需要专业技能的同时,也需要能够同别人建立密切的关系,将个人意见综合起来的能力。

    最近,各个企业对21世纪的领导者提出了一个“servantleaders”即仆人,“leadersleadership”即“仆人领导力”的意思。这意味着,今后受人关注的领导者不一定是那些会下达指示,具有领袖气质的人,更多的是可以为整个团队的未来和个人的成长服务,维持相互间协作的人。

    现在是强调个性的时代,但是能够将个性和特性整合在一起的领导者才是未来领导者的发展方向。根据著名的时事杂志《财富》调查,在世界排名前100强的企业中有1/3的企业把“仆人领导力”战略,作为经营哲学。

    我们有必要认真思考一下“我”与“我们”的关系,不能将目光只停留在个人的利益上,在索取的同时,也要学会给予别人。给予不是我们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但在当今人际关系错综复杂的世界中,给予别人是一个重要的生存武器。

    我们的社会,现在只强调孩子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一切都是为了自己。而事实上,强调自我、排斥别人的教育,将会把孩子推向一条不归之路。

    妈妈们现在的教育方式也脱离了社会的现实。好吃的东西都留给自己的孩子,从不会教育孩子和朋友一起分享;如果自己的孩子被别的孩子欺负,往往会拉着孩子找到人家不依不饶地“讨公道”,甚至会在别人家里动手打架。

    父母的这种教育方式,会使孩子在同别人交往的过程中无法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不会谦让与关怀别人,在步入社会后,只为自己不顾他人的自私心理,有可能会成为引发冲突和矛盾的导火索。这样的孩子怎么能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才呢?

    从小事中寻找教育方法

    我是怎样教育我的孩子们学会关怀他人、给予他人的呢?

    孩子们小的时候,美国流行饲养宠物。孩子们缠着我给他们买一只宠物荷兰猪。最终,禁不住孩子们的央求给他们买了一只。

    “荷兰猪是有生命的动物,和你们平时玩的玩具不一样。你们要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待它。”但是,尽管孩子们很喜欢这只荷兰猪,却没有好好照顾它。他们把它关在脏脏的笼子里,还总是忘了喂食,对荷兰猪的死活也漠不关心。于是,有一天我对孩子们说:“今天没有晚饭吃了。你们不好好照顾荷兰猪,好几天没有喂它了。你们也饿一顿,体会一下小荷兰猪是多么的痛苦吧。”

    孩子们全都沉默了。他们很快给小荷兰猪换了一个清洁的新“住处”,还给它的窝里放上我们吃的野菜,水槽里加满了水。

    从那之后,我开始注意培养他们帮助别人、关心别人的习惯。我让他们明白自己小小的付出,会给别人带来无限的快乐。

    有一天,我对正在擦洗厨房水池的彼得笑着说:“彼得,谢谢你!妈妈可以休息一下了。你这样帮妈妈,妈妈心里很高兴。”看着妈妈的笑脸,彼得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我想,在那一瞬间,彼得肯定也明白了别人快乐自己也快乐的道理。从那以后,彼得不只是对我,连爱丽丝和南希的事也乐于效劳了。

    关怀别人、给予别人并不一定非要做出多么伟大、多么了不起的举动。带领孩子们去养老院或者孤儿院做义务劳动当然是关怀别人的体现,但我们毕竟不可能每天都去这样的地方献爱心,所以,关怀别人、给予别人最基本还是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得以体现。

    在释迦牟尼轶事中有这样一个“无财七施”的故事:

    一个人跑到释迦牟尼面前哭诉。

    “我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成功,这是为什么?”

    “这是因为你没有学会给予别人。”

    “可我是一个一无所有的穷光蛋呀!”

    “并不是这样的。一个人即使没有钱,也可以给予别人七样东西。第一,和颜施,就是用微笑与别人相处;第二,言施,就是要对别人多说鼓励的话、安慰的话、称赞的话、谦让的话、温柔的话;第三,心施,就是要敞开心扉,对别人诚恳;第四,眼施,就是以善意的眼光去看别人;第五,身施,就是以行动去帮助别人;第六,座施,就是乘船坐车时,将自己的座位让给老弱妇孺;第七,房施,就是将自己有空下来的房子提供出来,供别人来休息。如果你有了这七种习惯,好运会随之而来的。”

    让孩子明白:不经意的称赞、善意的目光、小小的牺牲和谦让也可以给别人带来快乐。

    现在,你可以做出结论了:是让孩子在激烈竞争中,扮演一个踩着别人向上爬的光杆司令,还是成为在充满关怀与给予的生活中获得力量的孩子呢?

    ☆劳动的价值

    品尝自己解决问题所带来的快乐

    有一天,从小就身体虚弱的彼得突然对我说:“妈妈,请您同意我从明天开始去送报纸。”

    当时,彼得在夏威夷最有名的普纳胡高中上学,在那里聚集了大批优秀的学生,学校的功课相当繁重。

    但是,彼得为什么忽然想起要去送报纸呢?在这么重要的时期,彼得提出这个要求让我很为难。经不住彼得诚恳的请求,最后我同意了他的想法,不过我给他提出了一个要求。

    “如果你真的喜欢,那就去做吧。但是,既然决定做了,你就要坚持到底不能中途退出。”

    几天后,彼得真的去送报纸了。其实,送报纸是一份很辛苦的工作,每天凌晨3点别人还在熟睡的时候,他就要去报纸配送站领报纸,然后骑着自行车将报纸送到各个居民点。送完报纸后再去学校上学。

    那时候恰巧孩子们的奶奶住在我家,奶奶很担心孙子,彼得起床后,她也一起起床,一定要为孩子准备早餐,否则她自己也睡不着觉。而且在孩子不在的时候,她还责备我不是一个好妈妈。指责我让一个刚刚15岁的孩子做这么辛苦的事情。我是这么回答她的:“妈妈,这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事情。彼得以前身体很虚弱,通过送报纸,他现在身体变结实了,精神也很好,这不是什么坏事。”

    我虽然对孩子的奶奶这么说,其实自己心里也非常担心。爱丽丝和南希也非常担心彼得,每次下大雨或者刮大风,他们都悄悄地跟在彼得后面,看着他离开家门。

    在一边学习,一边送报纸的过程中,彼得从没有说过放弃。在彼得送报纸的时期,我没有开车送过他,也没有劝他:“别干了。”彼得送报纸一直到中学毕业,足足坚持了3年。

    那段时间对我来说也是一个考验,每次心里实在忍受不下去的时候,我就安慰自己说:“这将是孩子最宝贵的财富。”彼得就像了解我的心思似的,在高中时期,他的成绩没有一点退步,身体却越来越强壮。送报纸也是一份需要讲信用的工作,彼得在结束这份工作时,被评为“最优秀报纸配送员”。我现在还经常想起,彼得像演杂技似的握着车把,踩着脚蹬送报纸的样子。

    在彼得中学毕业后不久,我的病频繁发作,不得已需要住院。正在我收拾东西时,彼得递给了我一沓钱:“妈妈,用这个钱住最好的病房,不要用别的钱,一定要用这个钱。”

    彼得递给我的钱是他3年送报纸挣来的,我对他说:“这是你辛苦挣来的钱,你自己留着用吧。”彼得摇了摇头,“如果只是想着这是3年送报纸挣来的钱,这钱没有一点意义,妈妈用了的话,我才会高兴。”听到孩子的话,我的眼泪顿时夺眶而出。

    在彼得的带动下,放暑假的时候,南希也突然要求去夏威夷近郊的一个菠萝农场去打工。

    对于南希去菠萝农场打工的事情,我没有任何犹豫,通过彼得送报纸的事情我明白了,这绝不是白白地浪费时间,而是一种体验、一笔财富。我只是叮嘱她既然做了,就一定要做好,要用心去做。

    在阳光的暴晒下,在一眼望不到尽头的菠萝地里工作,对一个小女孩来说,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

    假期结束后,南希说:“比起辛苦的劳动来说,能在这种漫长而又令人厌烦的工作中坚持下去才是最难的。”

    对从来没有经历过这种事情的南希来说,这是一份难以想象的工作。但是,南希最终坚持了下来。南希在工作中得到了用金钱无法买到的东西,我为她感到自豪。

    不要担心孩子会有危险

    在外国人眼里,韩国人有些法令他们很吃惊。第一是支配韩国社会的大男子主义,另外就是妈妈们为孩子的献身精神。几乎所有家庭中,孩子在结婚前都生活在父母家,还是由妈妈做饭,照顾生活起居。对美国人来说这是不可思议的。在美国,高中一毕业,孩子们就宣布独立了。因此,他们对韩国的家族文化很难理解。

    我倒是觉得韩国的家族文化更有人情味。受美国文化的影响,我的孩子们很早就离开家去独立生活。但是,如果有机会,我很希望和他们在一起的时间更长一些。

    但另一方面,我更为我们这种独特文化感到担心。如果把美国20岁的孩子和韩国20岁的孩子作比较,就会发现我的担心是不无道理的。

    美国20岁的孩子去一个从未去过的地方,即使身无分文,也绝不会令人担心。他们会直接找附近的加油站或者饭店去打工,就算找不到合适的地方,他们也会向主人直接说明自己的情况,寻求帮助。

    而韩国20岁的孩子呢,他们会马上向家里人求助,要求赶快把他接回家。

    我们的孩子有一个通病就是在困难面前,吝惜身体,缺乏冒险精神。妈妈应该明白,这看似不是什么大事,却可能使孩子成为一个时代的废人。

    在彼得和南希打工结束后不久,他们相继离开了我的身边。当时,爱丽丝正在上大学。彼得在高中毕业前接到了耶鲁大学的入学通知书,之后不到一年,南希也去了耶鲁大学。

    现在,我一点也不担心走上自己道路的三个孩子。他们有敢于冒险的精神,他们有坚持到底的毅力,我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我完成了作为妈妈该做的事。

    我相信我的孩子们在大大小小的问题面前,不会轻言放弃,也不会感到挫折,因为,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可以面对一切困难。


如果您喜欢,请把《好孩子的成长99%靠妈妈》,方便以后阅读好孩子的成长99%靠妈妈第三章 孩子应具备的品德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好孩子的成长99%靠妈妈第三章 孩子应具备的品德并对好孩子的成长99%靠妈妈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