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张炳慧博士的新家庭教育论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张炳慧 本章:第四章 张炳慧博士的新家庭教育论

    孩子们上学的时候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当时,在我们家院子的一个角落里,单独建了一个书房用来学习。通常吃完饭后,如果没有什么事,我就会去我的书房写论文,或准备第二天给学生们上课的讲义。孩子们也经常在我旁边看书或者做作业。

    ☆妈妈的信任是灵丹妙药

    孩子们上学的时候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当时,在我们家院子的一个角落里,单独建了一个书房用来学习。通常吃完饭后,如果没有什么事,我就会去我的书房写论文,或准备第二天给学生们上课的讲义。孩子们也经常在我旁边看书或者做作业。

    有一天,学习了一会儿后我在院子里散步,忽然发现在角落里有什么东西。走进一看,竟然放了满满一堆酒瓶子。

    我的心一下子被提得老高,我和丈夫因为身体原因,一辈子也没有沾过酒。这些酒瓶是谁喝完放到这里的呢?这肯定是谁偷喝了酒,怕被人发现藏到这里的。

    美国的孩子们从小就接触烟酒,我的孩子们哪一天出于好奇心去尝试一下也是正常的。

    我首先怀疑的是彼得,作为刚上高中的男孩子,肯定想去尝试一下喝酒的感觉。当我问书房后面的酒瓶是不是他放的时,他露出很惊讶的表情,一个劲儿地摇头。最后,我把孩子们都叫到了跟前,用平静的语气问他们酒瓶的事。

    “我们都不知道。”

    尽管我再三追问,孩子们还是这样回答。我本来以为肯定会有一个孩子承认自己的错误,但是,最终谁也没有承认,我反而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了。既然没人承认,我也不能冤枉了孩子们。仔细考虑了一会儿后我对他们说:“妈妈相信你们。”

    我是想用我的信任来对他们提出警告。如果他们中的一个人在妈妈面前撒了谎,他会因为我的信任,而产生负疚感,这将是最大的惩罚。

    孩子在犯错误的时候,对他说“我信任你,这次做错了,下次就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远比大声的责骂更能起到警示的作用。得到别人信任的人,在犯了错误的情况下,会更加自责。他会审视自己的错误,对自己进行反省,并决心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在这件事之后,孩子们再也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妈妈的“我信任你们”这句话,在他们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三个孩子长大成人后,除了必要的场合,他们一点烟酒都不沾。

    有时需要对孩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我的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从来没有出过什么大的问题。他们没有半夜和朋友们去闲逛,也没有在学校里惹是生非。有时我甚至担心他们是否会对这样的生活感到枯燥。我问他们对妈妈有什么不满,他们笑着说:“妈妈这样信任我们,我们非常感谢您,我们不会有其他想法。比起妈妈的生活来,我们的生活要丰富多了。”

    当然,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小时候的南希经常说谎,还会告姐姐和哥哥的状。

    我从没有当面指责过她,即使知道她在说谎,我也是装作不知道的样子。孩子做什么,有她自己的理由。了解了孩子做事的理由,才能更有效地帮助孩子改正错误。

    纠正孩子的错误,不要马上去训斥他们。最好过几天再婉转地向孩子表达,让他们感觉不到压力。

    “我知道你们中有一个人总是说谎。不久前,她跑到我这里说了很多事情,但都不是事实。说谎话是不对的,不过我不知道她为什么那么说。”

    这样婉转的批评比严厉的训斥更加有效果。犯了错误的孩子会改正自己的错误,没有犯这样错误的孩子,也会认真审视自己的行为。

    当然,聪明的孩子们不会认为妈妈这么说,是因为没有察觉出他们的错误。他们明白妈妈没有直接指出错误,是给予了自己充分的信任。他们会自觉地改正,保证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如果我将酒瓶事件一追到底,不管三七二十一责备说谎的孩子,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相反会使我和孩子之间产生隔阂。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采取一些策略。有时候需要对孩子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装作没看见。即使孩子没有达到预期的要求,也要给予孩子信任,孩子应该是在妈妈的信任中成长的。

    ☆经常问孩子为什么

    在孩子们小的时候,每到发成绩单的那天,家里都要举行一场家庭晚会。随着孩子们的年级越来越高,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与其说晚会是因为他们取得了好成绩,不如说是对他们一个学期中努力学习的奖励。

    所谓晚会,也就是大家一起吃吃零食,做一些想做的事情,放松一下。

    孩子们最喜欢看电影,为了那天能看到自己喜欢的电影,孩子们准备了好多平时想看却没时间看的录相带。到了那天晚上,一下要连续播放好几部。

    养成观察与思考的习惯

    每看完一部电影,我总要对孩子们提出一些问题。

    “孩子们,刚才的电影有意思吗?”

    在他们各自说完自己的感受后,我又接着问:

    “人物演得好吗?”

    “情节不够紧凑是吗?”

    “导演为什么会选那个场景?”

    我不只问他们看电影的感觉,还要问他们电影中具体的场面。就像读完一本书后写读后感一样,我让孩子们在看完电影后自己对电影情节进行分析。

    最初,孩子们只是单纯地去看电影,对妈妈的提问随便地回答一下就完了。后来因为每次看完电影后我都要提问,孩子们的态度也开始认真起来。他们为了能够回答我的问题,已经不是单纯地看看热闹而已了,而是对每一个场景、每一个情节都在脑海里进行一番思考。

    孩子们没有任何负担,享受着看电影、分析电影的乐趣。他们也逐渐明白即使是看电影,也能从中学到很多知识。

    这种提问不只在看电影,每次电视中插播广告时,我也引导孩子们进行一些思考。

    “这个商品这样做广告,厂商希望得到什么样的宣传效果呢?”

    “那个商品含有什么成分?”

    无论什么样的提问,只要孩子能说出自己对广告的看法就足够了。

    家长们请尝试着培养孩子观察事物的习惯吧。这种思考可以延伸到生活的各个领域。买东西时,也不是走马观花似的转转就完了,可以让孩子思考一下货架是怎样的构造、为什么这样做,来这里顾客的年龄层,类似的问题无穷无尽。

    刚开始的时候,我只是为了培养孩子们的思考习惯。但是,小小的提问所带来的效果着实令我大吃一惊。具备了思考与观察能力的孩子们,在学校解决问题时的思路也发生了变化。

    这个问题的意图是什么?应该怎样最快、最准确地解决?……孩子们总能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这种能力不仅仅停留在解决学习难题的方面,当孩子们因为小事打架,事情过后,他们也会思考一下打架的原因,审视一下自身有没有错误。

    在看事物的时候不应该只看它的表面,而且要看透事物的本质。在平时的观察思考中,就可以培养出孩子这样的才能。具备了这种才能,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大的问题时,才可以正确把握情况,想出好的对策。

    让孩子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彼得在耶鲁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公司上班。有一天,他忽然面色沉重地对我说:“妈妈,现在公司的工作不错,但是为了将来能有更好的发展,我想有必要再去进修一下,我想辞去现在的工作。”

    我支持他的想法,于是,彼得辞掉了工作,为自己更高的目标去奋斗。不久,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哈佛大学商学院。经过2年的刻苦学习,彼得又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

    现在,彼得在曼哈顿开创他的事业。大学时期所学的会计学和在商学院所学的经济管理学使他工作起来得心应手,在经济不景气,许多公司倒闭的情况下,他的公司依然屹立在曼哈顿的市中心。如果当时他没有选择辞职再进修的话,恐怕现在还在那家公司过着平庸的日子。他辞职进修的决定是非常明智的,而他当时的判断完全得益于从小养成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不能让孩子在回答问题时总是一味地说:“是”或者“不是”,应该多问他们一些“为什么”,在想问题的时候,培养他们从多个角度思考的习惯。脑子里存的疑问越多,思考的问题也就越多。因此,家长应该教会孩子在自己没有完全理解的时候,不要轻易地说“是”或者“不是”。

    孩子们如果能够问出大人们出乎意料的问题,或者做出出乎意料的行为,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这时候不要对孩子说:“你才多大,问这个干嘛?”经常问“为什么”的孩子,自己首先会寻找答案。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思考力和推理能力,以及多角度观察新事物的能力。因为经常做出令人意想不到的行为而被早早赶出了学校的爱迪生,以及从小就与众不同甚至被别人看成傻瓜的爱因斯坦不就是很好的例子吗?

    平时只知道按照父母的话去做,没有养成独立思考习惯的孩子最后会受到思维的限制。孩子年幼的时候,一切按照妈妈的意思去做,也许还不会显现出什么问题,一切看起来似乎还挺顺利。但是随着学习越来越需要思考能力和应用力时,孩子的思维就逐渐跟不上了。不只是学习成绩,在生活中也会出现各种问题。

    现在的世界是思考者的世界。只知道按照别人的话去做,没有自己思想的人迟早会被淘汰。当今世界是一个没有规律、时时充满变数的世界。

    我希望那些只会培养孩子说“是”或者“不是”的妈妈,多问孩子一些“为什么”。“为什么那样做?”、“为什么那么想?”……

    妈妈在问这些问题的时候,孩子们可以尽情地思考,自己找出答案,树立起解决问题的信心。

    ☆和孩子们一起制定的五个法则

    一个人只有具备诚信的品格才能获得成功。当然,也有人依靠权术和旁门左道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但是这样的人一般不会有什么好下场。俗话说:“玩火者必自焚。”玩弄权术和旁门左道的人,最后还是会掉进了自己挖的陷坑之中。从最近几年的新闻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贪污腐败的官员受到了应有的制裁,我想这就是自作自受的结果。

    在21世纪的共同体社会中,具备领导能力的人才会成功。没有领导能力,只靠阴谋权术欺骗他人的人,迟早会遭到社会的淘汰、众人的唾弃。

    培养孩子用阴谋权术周旋于这个世界,还是培养孩子的基本素质?这完全取决于父母的选择。想培养孩子的基本素质,就应当同孩子们约法五章 。

    第一,制定规矩

    结婚后没有几天时间,我就开始感到很为难,因为孩子们在家里没有一点规矩。孩子们的爸爸不是去参加学术会,就是去参加讨论会。孩子们以前都是分别寄养在别人家里,心里只有自己,没有兄弟姐妹的感情,更不懂得关心别人。我们在一起生活后,就像几个陌生人住在一起的感觉。我是为了抚育这三个孩子才决定结婚的,但是,究竟该怎样做,我一点头绪也没有。

    于是我开始寻找办法,计划制定一些“规矩”。冷不防就向孩子们宣布“规矩”,肯定会招致孩子们的反感。在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后,我决定在必要的时候,一点一点地提出来。

    首先,我从吃饭的问题上开始。以前,在准备饭菜的时候,孩子们什么都不管,于是我要求他们一起来准备,并规定了吃饭的规矩。在吃饭的规矩之后,又宣布了就寝和起床的规矩。在给了孩子们足够的适应时间后,规矩又扩展到自己清扫房间、整理衣物、打扫厕所等日常生活起居的各个方面。

    在日常生活的过程中,我让孩子们逐渐明白了制定规矩的重要意义,教他们慢慢去适应,这比一下子宣布好多规矩,更容易让孩子们接受。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后,孩子们接受这些规矩后也会自觉去遵守。当他们不遵守规矩的时候,我也会采取一些适当的惩罚措施。

    通过制定规矩,可以让孩子们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

    妈妈总是想让孩子们自由地生活,因此在各个方面对孩子都加以袒护。如果看到别人批评自己的孩子,有的妈妈甚至会大声喊:“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你在孩子面前耍什么威风呀!”

    有些妈妈为了不让孩子受委屈,无论孩子要什么都会满足他们的要求,她们以为这样做就是给了孩子自由。在妈妈的庇护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以为世上所有的东西都是自己的,当别人超过自己的时候,只会充满嫉妒。

    不对孩子进行任何约束,就是给他们真正的自由吗?事实上,自由是相对的,真正的自由只有在有节制的生活中才能体现出来。

    想一想,在一个社会中没有任何规范和法规,还有自由可言吗?犯罪率会急剧上升,普通人在晚上都不敢出门,没有了规则反而失去了自由。我们生存的社会正是有了某种程度的约束,才能维持现在的自由。

    一个家庭也是同样的道理,家庭就像一个浓缩的社会,也有自己的规范和规矩。如果没有规矩,孩子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会使孩子们的思想和行为变得散漫。

    想给孩子真正的自由,那么就要制定适当的规矩。在这一系列规矩中,让孩子自由地生活。但是,在享受自由的同时,孩子也必须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妈妈在制定家庭规矩的时候,要区别于一般的规矩,应当在孩子能够接受的范围内制定,如果孩子们接受不了,强迫孩子们遵守,就会给孩子们带上无形的镣铐,令孩子们无所适从。

    第二,不要轻易改变规矩

    孩子们上学期间,不管发生什么事,晚上9点必须上床睡觉,这是我对孩子们就寝所做的规定。有一天,到了该睡觉的时间,爱丽丝怯生生地对我说:“妈妈,明天有一个重要的考试,今天晚睡一会行吗?”

    我很坚决地回答:“既然知道明天有考试,今天白天就应该好好地复习功课。为什么要占用睡觉的时间复习呢?快点关灯睡觉去吧!”

    爱丽丝的眼泪都快落下来了,但是我还是坚决地摇了摇头。第二天,爱丽丝没有复习完功课就去参加考试了。

    我坚持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是因为我很了解孩子们,如果没有休息好的话,第二天上课就会打瞌睡,不注意听课,还会降低免疫力,容易得感冒,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也许有人会说孩子是要学习,有必要这样小题大作吗?我却不这么认为。在美国,学生除了上课的时间之外,还有很多自由时间可以自己支配,学生们有很多的复习时间。我问爱丽丝在自由时间干什么了,她却回答不出来。

    “爱丽丝,如果明天考试没有考好,不是因为晚上没让你复习,而是你今天白天没有复习。我们在很早以前就约定好了睡觉的时间。没有时间复习是你自己的责任。”

    我现在已经记不清爱丽丝那次考试的成绩了。一直以来作为优等生的爱丽丝,在没有充分复习的情况下去考试,还是第一次,这给她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当然,如果我让爱丽丝占用睡眠时间去复习也未尝不可。不过,这样做就等于给了爱丽丝一个心理上的借口,没准下次考试之前她还会在课余时间和朋友们去玩,而耽误了复习。

    幸运的是爱丽丝在这之后再也没有因为要复习功课而要求晚睡过。

    有些妈妈在孩子第一次犯错误的时候,只简单地警告他一句:“下次不要再犯错了。”而当孩子再犯同样的错误时,却大发雷霆,甚至体罚孩子,这样的做法是极其错误的。因为这会使孩子感到十分困惑,他们会在心里想:为什么妈妈两次的态度截然不同呢?为什么我犯相同的错误,第一次可以幸运地躲过去,第二次却要受到训斥。

    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发现规定之外还可以法外施恩。妈妈的心情不同,规矩也不同,这样的规矩还不如没有。在孩子心里,就会没有了规矩的概念,只会去揣摩妈妈的心情,也就是说要看妈妈的眼色行事。因此,和孩子一起制定的规矩,一定要坚持遵守下去。

    要让孩子明白规矩的重要性,就一定要坚决地执行规矩。坚决地遵守规定是帮孩子打好根基的基础。

    第三,必须遵守约定

    在夏威夷生活的时候,爱丽丝、彼得和南希放学的时间不一样,我们总是约一个时间,然后由我开车把他们一起接回家。

    有一天,我等了很长时间,他们也没有出现。透过车窗,我看见他们正在和各自的朋友聊天。一时聊得高兴,都忘记了妈妈还在等着他们。

    当时的通讯不像现在这样发达,还没有移动电话,也没有网络聊天,孩子们在一起总是聊个没够。但是,每天在约定的时间大家一起回家是我们制定的规矩。

    我从车上下来,走到孩子们的跟前用平静的语调说:“我先回家了,你们和朋友们尽情地聊吧,聊完了自己回家。”

    于是我抛下三个孩子自己一个人开车回家了。从学校到我们家,如果走路的话,足足需要2个小时。我虽然对孩子们自己走这么长的路也很担心,但是我想这是他们违反了约定而应该受到的惩罚,不能因为个人的原因而破坏了约定。

    几天后,孩子们对我说:“妈妈为我们做出了那么多的牺牲,我们却只想到自己,真对不起!”

    “约定最重要!即使是家里人的约定,也一定要遵守。因为家人之间更需要信任。”

    有人也许会认为家人之间,不必这么小题大作。但是,我认为越是家人之间,越需要信守约定。因为一家人生活在一起,需要用彼此的信任来连接,彼此间的信任正是通过信守承诺来实现的。

    父母要履行对孩子许下的诺言,这样孩子才会信赖父母。孩子遵守向父母的承诺,父母才会相信孩子。如果不遵守承诺,也就没有信赖可言,这样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就会出现裂痕,破坏家庭的稳定。

    第四,学会关怀别人

    如果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我外出的时候一般都乘坐地铁,因为既快捷又省钱。

    在乘坐地铁的时候,我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形:小孩子穿着鞋在椅子上跳来跳去,妈妈却不管不问,有时候弄脏了旁边人的衣服连抱歉都不说一声。我常想,如果这样教育孩子的话,孩子长大后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不只是在地铁里,在饭店里也经常发生类似的情况。孩子们大呼小叫、跑来跑去地妨碍他人,父母们没有一点制止孩子的意思,只顾忙着自己吃饭。

    可以看出,这些父母非常疼爱自己的孩子,但是他们为什么不想一想这样会给别人带来多少不便呢?孩子长大后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一个人不能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需要和别人建立各种关系,抚养孩子的妈妈也是,在妈妈怀抱中长大的孩子也是。在温室里长大的孩子,以后很难再融入社会。只顾自己的孩子,很难处理好同别人的关系。

    家庭也是一个浓缩的社会,实际上,让孩子认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个成员以及如何同别人和谐相处并不难。让孩子学会关心别人,知道除了自己之外还有很多人共同生活在这个社会里。这样,当孩子在同别人打交道时,就不难建立良好的关系了。

    第五,养成好的语言习惯

    通过一个人的言谈,我们可以看出这个人的素质和地位。在美国有高级英语和低级英语之分。高级英语是指有知识的人用的语言,低级英语则是在曼哈顿黑人聚居的哈林区最常用的。低级语言里充满了低俗的俚语和骂人的脏话。

    在美国,高级语言和低级语言的区分很明显,通常情况下,通过使用的语言可以评价一个人。即使知识渊博的学者,如果说一口低级的英语,人们对他的评价也会一落千丈。无论你有什么样的才能,如果没有一个好的语言习惯,就会被人们认为是一个没有素质的人。语言习惯的重要性不仅在美国,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一样的。

    可是,现在韩国人的语言习惯如何呢?近些年来,韩国人在说话的时候,脏话满天飞。在大街上,人们的对话基本上都是以脏话开头,以脏话结束。

    不只男女老少,甚至幼儿园的孩子们也是满口脏话。我一直很担心孩子们会学到这些难以启齿的脏话,但是,大人们整天脏话连篇,怎么能保证孩子不去学呢?

    自古以来,就有“字如其人”之说,一个人的书法好,往往能反应出一个人的素质高。而语言也有同样的功能,因此也有“言如其人”之说。

    一个人的言语,不但能反映出他的知识水平,还能反映出他的修养与为人。再漂亮的女孩,如果满口粗话,人们也会认为她是一个低素质的人。一个人学问再高,如果一口粗话,人们也会说他有能力没修养。有很多人已经认识到自己不良的语言习惯,并试图去改正。但是,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语言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掉的。

    俗话说“三岁看老”,小时候的语言习惯将决定一生的语言习惯。孩子在开始学习说话的时候所听到的话将决定他的语言习惯。培养孩子的修养,要从语言习惯开始,而且最好在孩子刚学说话的时候开始。

    ☆对父母自己的要求

    通过孩子可以看出父母是什么样的人。从孩子的行为举止可以看出父母是什么样的人品、怎样教育孩子的。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是通过模仿,从生活中一点一滴地学习和积累人生经验的。模仿的对象主要是自己最亲近的人。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医生世家,会出很多医生,学者家会出很多学者。孩子从小学到的东西对今后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

    这就意味着家庭教育,占据孩子成长过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不管在学校或幼儿园接受多么好的教育,如果父母没有一个好的表率,那么孩子就会在现实与所学到的东西之间徘徊,最后很可能选择现实中所看到的、听到的。

    但是,韩国的妈妈们不注意自身的行为,而对孩子的一举一动却很敏感。

    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健康茁壮地成长,妈妈首先应当起到正确的表率作用。妈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自身文化程度的高低并不是最关键的问题,因为妈妈不是教孩子知识的老师,而是中孩子行动的榜样。通过妈妈的行为,孩子可以学习到在学校和幼儿园学不到的东西。

    第一,小事也要尽心

    韩国人十分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丈夫对妻子连“我爱你”都羞于启齿,妈妈和孩子也是这样。妈妈对孩子的爱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孩子可不一定这么认为。如果稍微不注意,就可能会使孩子错误地认为妈妈是一个只知道督促学习、训斥自己的人了。

    但是,也不要以为只说一句“孩子,我爱你!”就可以让孩子理解妈妈的苦心。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一句话,不如一次行动更有效。说一句“妈妈很担心你,有什么问题跟妈妈说”不如采取一次可以表达这种心情的行动更能让孩子理解妈妈。

    结婚后,如何获得孩子们的信赖,成为困扰我的最大难题。即使我无数次地表达:“我是多么爱你们!我的孩子!”也不会得到孩子们的认可。特别是爱丽丝,她已经到了可以思考问题的年龄,对我充满了戒备之心。

    于是,我决心用行动代替语言,来获得孩子们的信赖。有的妈妈处在我这样的情形,很可能会通过给孩子们喜欢的东西来获得他们的信任。而我采取的方法是,让他们从最细微的环节能感受我的关心。

    所谓关心,并不是所有事情都替孩子做好,而是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着手,我经常和孩子们聊天,尽可能多地和他们待在一起,一起玩、一起唱歌、一起跳舞,首先消除孩子们对我的距离感。

    在同孩子们聊天的时候,我自然地了解了孩子们最喜欢做什么、有什么不满、有什么烦恼……在孩子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不会直接替他们解决,而是帮助、引导他们自己解决问题。在这样的反复中,孩子们开始信任我。在获得充分的信任之后,一旦遇到什么问题,孩子们总是首先来寻求我的意见和帮助。

    孩子信任妈妈,意味着孩子拥有了一个可以依靠的后盾。有了这样的后盾,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害怕失败。即使失败了,还有一个地方可以让他战胜失败,重新站起来。

    通过行动来赢得孩子们的信任,比任何语言都更有效果。

    第二,妈妈也要读书

    大概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比韩国的学习气氛更差吧,否则为什么韩国电视台会有“读书吧”这种号召国民读书的节目呢?

    对于妈妈们来说,似乎读书是一件异常苦恼的事情。

    “我们的孩子总是不能集中精力读书,看不到10分钟就开始走神了。”

    在谈到“如何培养孩子读书兴趣”的问题时,妈妈们总是这样抱怨,于是我问她们:“你们自己喜欢看书吗?”

    几乎没有哪个妈妈能够很干脆地回答我,10位妈妈中有9位会这样回答:

    “我们得做家务事,还得照顾孩子,没有时间看书。”

    这些话听上去似乎很有道理,看起来没有比韩国的妈妈们更忙碌的人了。全职家庭主妇一天累积起走路有5公里之多,而上班的妈妈则更加辛苦,她们简直希望自己有分身术。但是,忙碌不能成为不读书的借口。

    在家里我是三个孩子的妈妈,在学校里我是学生们的教授,工作生活十分紧张繁忙。尽管如此,每天仅有的一点休息时间我也从来不看电视。对于忙碌了一天的我来说,看一个有趣的电视节目,放松一下紧张的大脑是个非常不错的选择,但是,如果我看电视,孩子们也会去看电视。因此,我宁愿把看一本有趣的书当作休息。

    孩子们看到我的样子,也会去看书学习,不知不觉中,这成了他们的习惯。我问他们看电视和看书哪个更有趣?他们总是回答:看书是世界上最有趣的事情。

    当然,这样要求韩国的妈妈们未免有点强人所难,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爱好。但是,请想一想,在打发孩子去做作业或写日记之后,妈妈们做些什么呢?是不是靠看电视来消磨时光呢?

    为了放松一下紧张了一天的神经,看电视休息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要明白一点,妈妈为了放松看电视,孩子也会产生一起看的念头。结果,孩子和妈妈一样,总是惦记着电视的内容,或者把看电视当作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结果影响了学习。

    如果真的想让孩子读书,妈妈首先要养成读书的习惯,孩子们会学着妈妈的样子去做,当读书成为妈妈日常生活的习惯,孩子们也会把它当成生活的一部分。

    第三,让孩子看到妈妈是遵守秩序的表率

    在道路上,我们经常能够看到这样的情况:妈妈和孩子准备一起过马路,可是离人行横道还很远,妈妈看了看四周的车辆后,抓着孩子的手从机动车道上穿了过去。平时在学校或者幼儿园里,老师们一直教孩子横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而妈妈的举动会使孩子产生疑问:“为什么过马路不走人行横道呢?”有些无言以对的妈妈为了掩饰自己,只能闪烁其词地说:“妈妈过马路的时候可以这样。”

    妈妈的解释真是太荒唐了,简直令人发笑。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妈妈这样一个小小的错误将会影响孩子一生的价值观。学校和幼儿园教育孩子们要遵守秩序,社会上在轰轰烈烈地开展遵守秩序的运动,而妈妈的一个行为,却让孩子失去了遵守秩序的意识。

    不知道读了这本书的妈妈们会不会审视一下自己平时的所作所为呢?在一个大型的折扣超市,如果买东西的时候,爸爸妈妈推着购物车横冲直撞,还总是把购物车推出规定的范围,孩子看到这种情形,自然也不会养成遵守秩序的习惯。

    我们要成为一个遵守秩序的发达国家。据调查,在加入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国家中,韩国是遵守秩序意识最差的国家。看看下面这句话吧:“错误的秩序意识有可能夺去您孩子的生命。”

    可以这么说,父母们遵守秩序是为了孩子更平安地成长。

    第四,不要经常使用“累、辛苦、生气”这样的词汇

    韩国人有两种病,一种是“辛苦”病,一种是“抱怨”病。当然,人们整天忙得昏天黑地确实会很累,每天辛苦地工作还买不起一套房子,心情当然不会好。尤其是家庭主妇,每天重复着单调而繁重的家务劳动:打扫卫生、洗衣服、买菜、做饭……为数不多的收入还要给孩子准备名目众多的培训费。物价每天都在上涨,生活越来越艰苦,自己的生活入不敷出,还要给自己的父母、公婆买这买那,因此,年轻的妈妈们经常抱怨是可以理解的,不过现在,“累、辛苦、生气”几乎快成了她们的口头禅。

    但是,脱口而出的话对孩子的教育却是致命的。父母的牢骚,会使孩子们以为世界就是一个生活艰辛、劳累、让人充满牢骚的地方。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对社会会产生一种畏惧感。

    而事实上,抱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还远远不止这些,如果孩子以为使妈妈又累又生气的对象还包括爷爷、奶奶、爸爸、甚至自己时,他们就不会认为家庭是一个乐园,而是一个令人痛苦的地方。

    第五,不要和别人比较

    “邻居家的孩子早就开始学英语了……”

    “姐姐不是第一就是第二,你是怎么学的?”

    这是在韩国家庭中经常听到的话,韩国有很严重的语言暴力现象。所谓语言暴力,是指使用过分的语言或在和他人比较时所使用的过激语言。对孩子而言,语言暴力比体罚更容易造成伤害。

    有人认为通过比较可以激发人更大的潜力,这是毫无根据的。在把孩子和别人做比较的时候,孩子不一定会产生竞争心理,反而会有失败感和羞愧心。因为失败感,孩子会失去自信,不只是成绩,在生活中也会处处碰壁。

    一般情况下妈妈们总是把孩子的学习成绩作为和别人比较的尺度。因为其他的才能(如绘画或音乐等)不容易比较,因此父母总把孩子们的学习成绩和排名同别人进行比较。如果学习成绩好,就是能力出众,成绩不好,则被认为没有能力。

    这一点令人怀疑,学习成绩好,真的就代表孩子能力出众吗?这只是大人们自己制定的标准,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这种能力。但是,单凭学习成绩这个标准来衡量孩子们的能力是不正确的。

    单纯凭借学习成绩来评价孩子的能力存在一个巨大的误区。对所有的孩子来说,每个人有各自不同的能力。即使是双胞胎兄弟,能力也各不相同。怎么能仅凭学习成绩来评价孩子的能力呢?

    问题的关键不是孩子的能力问题,而是父母是否善于发现孩子的能力。父母是为孩子的人生打基础的人,而韩国的父母们总是拿邻居家的孩子和自家的孩子比,却把自己的职责抛到了九霄云外。把自家的孩子和邻居家的孩子比较,就好像拿自己家的苹果树和邻居家的梨树做比较一样没有意义。

    现在不要再把时间浪费在和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上了,有这个时间,还不如和孩子在一起做一个有趣的游戏,等待着孩子展现自己的才能。

    在韩国,妈妈们十分辛苦,尤其是为了把孩子培养成才,可以说不辞劳苦。但是,只有满腔热情、盲目地辛苦并不能保护孩子和正确培养孩子。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一点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妈妈必须以身作则,让孩子在自己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健康成长。

    天才是1%的天分加上99%的血汗。我也有这么一句话:孩子的成功是1%的天性,加上妈妈99%的教育。


如果您喜欢,请把《好孩子的成长99%靠妈妈》,方便以后阅读好孩子的成长99%靠妈妈第四章 张炳慧博士的新家庭教育论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好孩子的成长99%靠妈妈第四章 张炳慧博士的新家庭教育论并对好孩子的成长99%靠妈妈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